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下篇 自信与自觉
一、苔花如米小
二、爱,是共同的语言
三、佛光里感受到妈妈的爱
四、不朽香河——“中国母亲”
五、觉性,漾起历史尘埃
六、简单而奥妙的家法
1. 好为青山做主人
七、水斗里的小虫
八、天下最“痴”的人,就是菩萨
1. 怎样转凡成圣?
2. “初心毕竟而不二,二心还是初心难”
3. “咫尺西天”与“十万亿佛土”
4. 生存中阴
九、药王菩萨 难行苦行
十、龙女献珠
十一、大象的光明
1. “道”,是有能量的
2. 无遮妙体,解脱的舟航
后记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下篇 自信与自觉
六、简单而奥妙的家法
世间的学问,一靠勤奋好学而获得,一靠谦逊虚心而体悟。所谓出世间法,乃是证得智慧的本来面目,已知的与未知的比起来犹如沧海一沤之微,未知的像虚空一样无边。而我们的心亦像虚空一样无边,却被已知的占据了。
超越自己,难在我们固执已有的知见。倘能把所有的见解放下,像个赤裸的婴孩,心灵自然是清净的状态,无边的智慧才能属于我们。这就是佛教的学习法。
同样,礼佛就是放下知见和身见的最好修习,让心恢复不生不灭的本然状态,则会发现,宇宙也不出我们的心量啊!这就是大智;细心体察其中的规律,就是大慧。能空之等虚,则能觉等虚之有,觉有之时不执有,而知有的空性,如此空有等持,即是“福慧两足尊”,即是“法界为体有何外,虚空为用无不容”。可见,礼佛之举,虽妇孺皆知,但礼佛的道理却又如此不简单。
所以,佛可不是别的,而是我们自己心的清纯化现。礼佛,其实礼的就是自己的心。能敬人者,必被人敬。大庭广众之下,看自己能否做到这一点。古人亦言:“物之强者易以折,而柔忍者可以久存。”当我们曲下膝盖,反观自心,五体投地礼敬佛时,人原来是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的,心灵的轻松自在并不难觅得,恍然间或许就跳出了自我贡高的束缚。
当你伏地忘记一切时,再把这种状态应用于工作、学习生活中,那你就成了修行人——觉悟者,所谓修道也尽在其中了。这即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法宝。如此简单而奥妙的家法,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应用祂。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