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有声书:佛光里感受到妈妈的爱

2020-03-09 00:03: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图片

下篇 自信与自觉


一、苔花如米小

二、爱,是共同的语言

三、佛光里感受到妈妈的爱

四、不朽香河——“中国母亲”

五、觉性,漾起历史尘埃

六、简单而奥妙的家法

      1. 好为青山做主人

七、水斗里的小虫

八、天下最“痴”的人,就是菩萨

      1. 怎样转凡成圣?

      2.  “初心毕竟而不二,二心还是初心难”

      3. “咫尺西天”与“十万亿佛土”

      4. 生存中阴

九、药王菩萨 难行苦行

十、龙女献珠

十一、大象的光明

        1. “道”,是有能量的

        2. 无遮妙体,解脱的舟航


后记


图片


图片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图片


下篇 自信与自觉


三、佛光里感受到妈妈的爱


人随岁月老,

叶吹秋风黄。

六道几轮转,

念佛极乐邦。


我妈妈去世了。我梦到她特别希望我们兄弟能吃个团圆饭,最好是火锅。我想,妈妈怎会要求我们吃火锅呢?她还把她的心意传达给我:你们吃火锅的那个滚烫的水,就如妈妈爱你们的心,这就是妈妈对你们的爱。尽管我妈妈不识字,可她给予我的却是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由此也才体悟到佛是怎样爱我们的。


看到那跳跃、沸腾的水花,蒸腾而起的热气一下就润湿了双目。我们围坐在一起,兄弟几个都在哭。那蒸腾而起的是妈妈滚烫的心、浓浓的爱,当妈妈爱的阳光照进我们心坎儿的时候,感恩的泪水禁不住汩汩地流淌……


妈妈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内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种种运动。1960年代随家父携全家下放,80年代又回到上海,辗转辛劳,担惊受怕,哺育六子,含辛茹苦。妈妈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的生命没有空过,她真正地爱过,用她的身口意辛勤劳作,抚育子女,用她至诚的孝心,奉养父母。我妈妈对她的父母是这样的场景:家里烧好饭菜,先端到小房间里给我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吃好后,我们吃;等孩子们全都吃饱了已所剩无几,妈妈才吃。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那个年代,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何其艰辛!而妈妈整个的生命就是在牺牲奉献、付出、给予!



佛经里也有很多有关“孝”的记述。《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里讲:


佛陀引领大众外出途中,“忽见路边一堆聚骨,即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这让阿难尊者非常好奇,因而问佛:“如来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为何却向路边的一堆枯骨礼拜呢?”佛告阿难:“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汝今将此一堆枯骨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可死人白骨一堆,怎辨得出是男是女呢?”佛告阿难:“若是男子在世之时,入于伽蓝,听讲经律,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其骨色白且重。”而女子易溺于情,“生男育女视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有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阿难闻语,心如刀割,涕泪悲泣,对佛陀说:“世尊,母亲的恩德如何才能报答呢?”接着,佛陀语重心长地为我们解说了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又进一步分析了还有十大母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悯恩。”


寸草春晖,天涯咫尺,母亲养育儿女的深恩,我们何以为报?以前,我也常常回向父母长寿。刚出家时六年不受供养就是为了身口意出家了,能够修一点功德回向父母。以前我爸爸身体不好了,我马上就能知道,赶紧为爸爸修功德。最大的功德就是供养僧团,到哪都供养僧宝,依着佛陀的教法,戒定慧庄严,依教奉行,然后做功德回向。现在却忙得连妈妈身体不好也不知道了,甚而也顾不上了。本来跟妈妈约好——“春节,来庙里一起过年”,我心里只念着过年时会在庙里看到妈妈。


可遗憾的是,妈妈这次也没生病,走得非常快。所以,作为子女,父母若健在,真的要多去拥抱一下我们的父母,捶捶背、洗洗脚,烧点好吃的。兄弟姐妹要多团圆,不要起纷争,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若起纷争就像割肉一样。所以一定要和合,常跟父母团圆;看到孩子们和乐融洽,父母才是最幸福的。


有父母的孩子,再苦也不知道苦,家再小也觉得是那么大。尽管长大后,再看童年记忆里的那个家竟是那么小。可只要有父母在就有孩子的天地,有父母在即是孩子的天堂。随着年长,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了所谓的事业,我们的天地虽然宽了,但有时却疏离、淡忘了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双亲才能少留些遗憾?否则大限一到生死两隔,这时唯有功德才不相舍离。试想,子女若孝顺父母,又能给予父母些什么呢?父母爱孩子,又能给予孩子些什么呢?生命本不相代。如果没有解脱轮回的苦海,爱河也是千尺浪啊!所以,学佛要趁早,我们可以用父母给的这个身体为父母积功累德,利己利他。要用心去孝敬父母,心要透明,透澈如虚空,但里面要装满身口意的清净功德。因而学佛绝不是虚头巴脑装门面,而是要脚踏实地,不能敷衍。



在为妈妈流泪的同时,我也在想我生生世世有过多少妈妈呢?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的妈妈,我到底在为哪一位妈妈流泪呢?尽管还在流泪,但也真切地感受到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会一再发重愿。


大乘佛教修持菩提心的初级阶段,第一步即是观想“母恩”——念母恩、忆母恩、感母恩、报母恩,这即是那念初心。在这种恩情的忆念中再推而广之,一切众生在无量劫来的轮回中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倘若有一个众生在轮回,作为佛子心何以堪、何以安?若有一个众生未成佛,地藏王菩萨就不会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大乘佛法的要义! 


回头看,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会这样发愿?儒家有言“妇人之仁遍及天下,便是圣人之仁”,妈妈的爱即是佛的爱!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佛讲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不忍众生苦!妈妈有我们这些孩子,能这么真切地爱着我们,这即是她心的天堂;有孩子可以爱,对有缘众生的那种慈悲,这即是她的天堂!


我妈妈不识字,但她却用一个比喻将她的爱永远地留给了我们。通过妈妈的爱,才有点明白佛是怎样爱我们的了,才有点感受到佛是多么慈悲!妈妈的离去,如果让我这个“心”还能有一点愿力的话,那么,不仅我生生世世的父母,包括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我都当成我的父母去尽孝!要用最殊胜的佛法去利益他们,利益我的如母有情!


白岩松到台湾慈济曾讲过一句话:“佛教,远看是佛,近看是爱。”


佛为什么告诉我们“佛音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佛为什么这么执着?为什么佛教追着我们在人间几千年不灭?“若一众生未得度,诸佛终宵泪不干。”这也是让我思考的。即使释迦牟尼佛圆满了,在拥抱着我们,一切诸佛菩萨也早就圆满了,也在拥抱着我们,但我们真能懂得与佛相应吗?



对妈妈来说,无论哪个孩子生病了,都会心痛得比自己病还要痛,而佛菩萨度化我们也是这样的心。唯有当儿子的心能跟妈妈的心合一了,才能体验到佛法到底是什么!佛教里讲悲智双运,悲即不忍众生苦,与众生同业同行,与其为友、为父母、为亲人,作众生的不请之友。这次妈妈给我的示现,让我更深切地体悟到唯有佛法才是众生的依怙,再次体悟到佛陀的大慈大悲,大愿大行。


“我”,在扮演着一个出家人的角色,而“你”或许是一位企业家、公务员、社会精英抑或成功人士。可人生的任何一个角色无论再怎样成功,也无法替代母子间的那份亲情。对妈妈的那份情感,是我们生命中的不可替代,不可或缺。有一句话叫做“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无论以何种身份、何种角色出现,我们佛子的相聚都不过是轮回路上的母子相遇。父母总有要“走”的那一天,只要我们在,我们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经·开宗明义》)。”孝,是德行的根本,也是我们立身处世的起点,我们不仅要保持身心的健康,更不要忘记我们的父母和祖先,更要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父母。


值逢佛陀所授记的时代,佛陀的教法将再次兴盛于这个世间。面对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佛陀在看着我们,我们要回头。回头,看看妈妈,看看佛陀,点起智慧灯,点亮我们的佛性。依我们的佛性统御身口意,才能把父母所给的这个身体用至福慧两足,用至“善、正、大”,唯有愈“大”才愈对得起我们的父母。




未完待续图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图片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十集
· 一个保护女子不遭受侵害的殊胜咒语
· 佛陀涅槃纪念日 —— 无常的提醒背后,是您如山的爱
· 【佛陀涅槃纪念日】 这个春天,我们也要自己做个决定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九集
· 五台山的千古之谜:前三三 后三三
· 这个偈颂具足佛法精华义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八集
· 与古诗跨越千年的相遇——有德不孤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七集
· “阿弥陀佛”人人都会念,但怎样念佛功德更大呢?
· 【祈愿国泰民安】药师法门修法仪轨(转发功德无量)
· 念珠,不离!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六集
· 念佛的不同方法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五集
· 发愿和许愿的区别是什么?详解发愿不可思议的功德6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四集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三集
· 恭迎佛陀出家日:慈光护佑,愿一切众生消灾增福,吉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