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有声书: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2019-10-30 00:05: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图片

中篇一   文化的传承


一、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二、1.一脉相承

2.一切现成

三、北纬30度

四、“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1.授记:生命的接力

2.点燃:生命的链接

3.亲近善知识

4.以戒为本 门门是妙法

5.满目青山,触目菩提

6.天下道友第一亲

7.大乘:我和你

8.菩萨:让你得到祂

9.菩提心愿:只要有缘

五、1.寺庙的锣鼓

2.大白塔下,赐号“传喜”

3.使命与担当

4.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

5.智慧、慈悲的主题不变

6.不忘初心与文化重构

7.“唐僧取经”与“唯物主义”

8.情怀与“私心”

9.狮吼佛音

10.人皆可为尧舜


图片


图片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图片


中篇一   文化的传承


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下就把我们生命中固有的能量活力给释放出来了,一切现成。这个法门下手工夫虽屡有变迁,但师徒间的传授则是以心印心,多半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这即是我们祖辈的智慧,或说我们生命的传承性。


一、东汉明帝夜梦金人


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于东汉明帝,也正是这位皇帝把佛教迎请进中国的。然而,在汉武帝时,佛法已和我国开始互动。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武元狩中,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这里的金人即指佛像。当时,虽然佛法尚未传入汉地,而北方的匈奴,却先已照耀着佛教的光辉。其后,“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即现在的印度),始闻有浮屠之教(《魏书·释老志》)。”这时,我国已知有佛法。


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即佛经),说明佛经已开始传播到中国。后来,才有了汉明帝夜梦金人。有一天,汉明帝梦到一位金人,身长丈六,相貌庄严,金光灿烂,在金鸾殿的上空飞翔。梦醒后,汉明帝遍问群臣,详述所梦金人到底是什么神?太使傅毅作答:


“《周书异记》中有段记载: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前1027年)甲寅岁四月八日平旦时分,所有江河泉池忽然泛升高涨,四处的井水也溢出来,狂风大作,宫殿、房舍、山川、大地也都震动起来。到了夜晚,有五色光芒入贯太微,在西方遍布成青红色。当时,昭王问太使苏由:‘这是什么祥瑞?’苏由回答:‘西方有大圣人诞生。’昭王问:‘对天下有何影响?’苏由答道:‘此时没有,一千年后声教被及此土。’于是昭王即派人把这件事情镌刻在石头上,埋在南郊的天祠前。如果以年代计算,刚好就是当今之时,陛下所梦的金人,想必就是佛陀无疑。”



由此因缘,汉明帝即派遣使者到印度求法。可以说,汉明帝一梦,促成了中国向西方求取佛法而开通西域的现实需要,佛教自此在中国展开了历史的一页。博士王遵、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等一行十八人带着皇帝的官方文件和厚重礼品浩浩荡荡向西域进发,通过丝绸之路去印度迎请佛法。


奉命出使西域的请法团途经大月氏国(在今天的阿富汗境内),遇到了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尊者,得知二位是天竺的具德高僧,便转达了汉明帝的心愿。适逢两位尊者也早有弘法度生的悲愿,于是一行人便迎接祂们一同返回洛阳。


两位尊者不辞劳顿,以白马驮负经像及舍利,一路艰辛,于永平十年请法团一行终于抵达洛阳。汉明帝以国礼迎奉两位高僧,招待祂们住在当时外交礼仪最高的一个机构“鸿胪寺”。蔡愔等人将携回的佛像呈给汉明帝。图卷中所绘的佛像,正是当年优填王派人以栴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的画像。汉明帝看到佛像,正与梦中的金人相同,惊喜万分,令人临摹多幅,分别供奉于南宫清凉台及高阳门显节寿陵上。当时驮经的是清一色的白马,史称“白马驮经”。


汉明帝请两位尊者讲说佛法。两位尊者精通大小乘经典,能诵出几万章的经论,皇帝大臣身心大悦。佛教的出现,令当时盲信的人们耳目一新。在汉明帝的护持下,两位尊者便着手翻译带来的佛经,并撷取大小乘义理,译出《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重要经典。此部经典集结了佛陀关于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四十二段语录。通篇言简义丰,明了易懂,涵诸法要,很快就为当时的贵族及士大夫们所传诵,佛法由此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后来,祖师大德常将此经,与《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合称为《佛遗教三经》。


此时,“佛、法、僧”三宝都到了中国。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教,汉明帝把自己作太子读书时的清凉台加以增建供养敕旨名为白马寺,以赞颂两位高僧白马驮经到洛阳的殊胜因缘。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正是佛陀在经典中所授记的文殊菩萨人间净土及阿育王供奉佛陀真身舍利之圣地;并奏请汉明帝在此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自此,佛教被迎请进中国,距今近两千年的历史,依其理论与实践立于不败之地,与儒道一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古刹,也是我国佛教早期的传播中心,印度梵学及佛法发展的第一座道场,被后世佛门弟子尊为“祖庭”。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神龙摆尾,现在迁建的白马寺也近千年了。但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的墓还在。



其实,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佛教也是没有国界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承自此渐渐兴盛开来,而后又走入民间,亦为广大百姓所接受。


然而,佛法传入中国汉地的确切年代,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印文化的交流可推溯至秦汉初期,但直到东汉明帝时才真正成熟。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等等不同,中国佛法形成了三大体系,即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古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达中国的记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印度阿育王时代,佛法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即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在西藏多罗那他所著的《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期,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即汉地)弘法。南璺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但这些弘扬佛法的事迹因无译述留存传世,故无法证实。




未完待续图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图片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 道宣律师和文殊菩萨的一段殊胜的因缘(中国律宗初祖道宣律师圆寂纪念日)
· 别天天想着修高法,一个修行人踏实、孝心越大,消业障越多——《地藏经》讲记7课
· 看别人不顺眼,怎么解?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十集
· 如何摆好生活与出离心的关系
· 什么是真正的孝顺?详解孝的三种境界——《地藏经》讲记第6课
· 【殊胜窍诀】悟公上人:修行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 【解密轮回】佛陀、观世音菩萨为何选择出家?
· 天台祖师传 | 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大师
· 因果不虚,婆罗门女如何做功德超度母亲?——《地藏经》讲记第5课
· 电视、电影等对修行人有何影响?
· 这部经,可以让我们消灾延寿,增福开慧!
· 念诵“药师佛心咒”时,如何才能更得利益?
· 恭逢药师佛圣诞,祈愿一切有情远离疾苦、增福增慧、国泰民安!(作何善恶成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 佛法有声书:孔子“苦”中的境界
· 这些行为不注意,会让念经、念咒的功德大打折扣!
· 怎样才能真正见到、供养到地藏菩萨?——《地藏经》讲记第4课
· 香板的妙用——消大业障的殊胜方法
· 弘一大师:佛弟子做到这些事,才称得上恭敬三宝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