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于念佛者 心印不坏

2019-06-08 00:05:00 发布: 人气:2
 



《观佛三昧海经》

佛告阿难:住念佛者 心印不坏



图片


从前,有一位王子出游,手拿大宝瓶,瓶内藏着一枚宝印。

图片
图片

一个穷人偶然间看到了王子的宝瓶,顿时起了贪念,意图将之据为己有。

图片
图片

为了盗走宝瓶,穷人假装去投靠王子,并欲偷走宝瓶。

图片
图片

一天,穷人趁众人不备,找机会偷走宝瓶后逃之夭夭。王子发现后立刻派了国内最勇猛的士兵骑着黑象追赶穷人。

图片
图片

穷人带着宝瓶逃到一片空旷的沼泽地,哪知无数条毒蛇从四面八方窜了出来,想要噬咬他。

图片
图片

穷人吓得魂飞魄散,他为了躲避士兵和毒蛇的追赶,带着宝瓶爬上了一棵大树。

图片
图片

这时,士兵们骑着黑象追到了树下。黑象在树下凶猛地咆哮,毒蛇也在不怀好意地窥视着他。

图片
图片

穷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竟张开嘴将宝印吞下肚去,然后用手捂着脸,不敢再往树下看。

图片
图片

接着,士兵们喝令黑象用长鼻像绞盘一样绞断了大树。穷人从树上重重地摔下来,摔得肢体破碎。

图片
图片

但被他吞下肚去的宝印却依然完好无损,宝印放射出金色的光芒。毒蛇们看见金光,立刻四散而去。

图片
图片

佛陀对阿难说,把心安住在佛号里的人,他的心就像这宝印一样,永远不会毁坏。

图片


图片

修行人与世间人是不一样的,对世间人来说,一句佛号重复一千遍一万遍,真是“味同嚼蜡”,没一点儿味道;对修行人来说,心安住于清净之中,“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从朝至暮,一句佛号,莫令间断。


不管是修行,还是生活,首先心要安住。心要方寸不乱、 处乱不惊 。心静则国土静,心安则众生安。


外有纷乱繁杂的世界,内有层出不穷的念头。仔细观察你的念头,好的、不好的,你都要有所拣择,叫择法眼。你能做到外不为诸烦所烦,内不为诸恼所恼。你就有定力了,外烦内恼就都没有办法干扰到你。


情绪不好了,就自然而然的跟恶道相应,念佛就跟佛相应,虽然我们平时念佛不一定能跟佛相应,没那个智慧,至少能够稳定情绪,有这样的好处。


我们念佛形成一个功夫,能让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早晚课,早上要发菩提心,人一醒过来,通过早课,让自己的心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当中;晚上要做晚课,要忏悔一天的业障,要把心情恢复到比较光明的状态。


不仅庙里这样做,只要是生命都应该这样做,这样的生命才会比较好。否则的话,你没有定力,遇到什么就是什么,遇到高兴的就会笑,遇到不高兴的就会哭,情绪就会很不稳定。


不稳定的话,情绪好还好,跟天堂相应,情绪坏跟三恶道相应,懂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念佛,表面看上去很笨,其实是一个很科学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遇到什么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就会稳定,对不对!你不念佛念什么呢?念的就是境界,随着境界上呀下啊。


这不是什么冤亲债主问题。人所以说要修呢,阿弥陀佛要念,天天念,把心念能控制住,那就好了,那比较稳定,这是一个代表性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这个问题。


如果念头不好的时候就会有冤亲债主,相互干扰,会更加的让念头不好,就会恶性循环。所以好好的,老老实实学佛。

——传喜法师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
· 与“粽”不同
· 五月初五「端午节」带给我们的思考
· 他是北大最伟大的校长,也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改革一所学校,改变一个民族
· 观澜知源 中流砥柱(有声读物)
· 话“端午”
· 梁武帝的前世今生轮回之路
· 因果是什么?
· 素食拯救地球,只需要一顿饭。
· 道友相逢 不亦悦乎(有声读物)
· 生命不止这辈子,有因,有果,有轮回
· 盛夏的礼物——甜品DIY
· 她不知妈妈死了,把捡到的食物喂给妈妈,自己胃里全是石头......
· 【高考祈福】高考窍诀:祈祷文殊菩萨,对孩子的学业、考试大有助益!
· 中华文化,正本清源(有声读物)
· 失传已久的中医五脏治病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 这高贵的一念,让你与“我”脱离
· 五毒月来了!如何平安度过不“中毒”?
· 修行中忏悔、超度、培福报和回向的重要性
· 对方正在蔬入…(聪明人必看)
· 第二篇 观澜知源: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 引言(有声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