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2) 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 之一

2018-12-13 06: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乾隆版大藏经》

图片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


图片

大乘般若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卷第五十六(2)

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  之一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言大乘:
  “大乘者,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妙。
  “如是大乘与虚空等。
  “譬如虚空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大乘亦尔,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
  “又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见,大乘亦尔,无来无去无住可见。
  “又如虚空前、后、中际皆不可得,大乘亦尔,前、后、中际皆不可得,三世平等故名大乘。”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菩萨大乘具如是等无边功德。
  “善现,如是大乘,当知即是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如是大乘,当知即是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等。
  “复次,善现,如是大乘,当知即是健行三摩地,乃至无染著如虚空三摩地等无量百千三摩地门。
  “复次,善现,如是大乘,当知即是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复次,善现,如是大乘,当知即是三三摩地,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复次,善现,如是大乘,当知即是文字陀罗尼等一切陀罗尼门。
  “善现,如是等无量无边殊胜功德,当知皆是菩萨摩诃萨大乘。

  “复次,善现,汝言‘大乘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妙’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所以者何?善现,若欲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欲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色、无色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色、无色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色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色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受、想、行、识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受、想、行、识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眼处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眼处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耳、鼻、舌、身、意处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耳、鼻、舌、身、意处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色处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色处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声、香、味、触、法处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声、香、味、触、法处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眼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眼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耳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耳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鼻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鼻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舌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舌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身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身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意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意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地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地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水、火、风、空识界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若水、火、风、空识界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善现,若无明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无明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是真如,非虚妄、非颠倒、非假设、是谛是实、有常有恒、无变无易、有实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非真如,是虚妄、是颠倒、是假设、非谛非实、无常无恒、有变有易、都无实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图片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相关文章
· 今日法语 | 寺院代表什么呢?
· 电影电视负能量的毒,原来用佛法可以解的!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 (1)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 之六
· 静听《寒山诗集》| 若人识得心中宝,千年险路一日还
· “地水火风”何时才能找到“觉”这位母亲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五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 之五
· 学佛为了行佛,行佛为了成佛
· 微信公众平台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四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 之四
· 佛性,佛性,自带的佛性
· 印光大师、明学长老和一诚长老圆寂纪念日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三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 之三
·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念三皈依就可以解脱
· 改变恶缘、逆境及世界的根本方法!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二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 之二
· 换位思考(图)
· 生命回归的支点
· 养孩子千万应该把握的分寸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一(2) 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 之一
· 皈依佛门后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