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甘露法语:空性正见

2017-04-11 13:36:00 发布: 人气:10


修行人要有正见


修行人起心动念,要是虚妄的话很容易着魔;没有正见的话,修行境界越高,越容易着魔。所以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很多难不是自然界的障碍,很多难都是他心性的一种外现。我们现在的修行,连着魔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还没有修呢,最多就叫业障吧。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那四个魔:生死魔、五蕴魔、天魔、烦恼魔,就好像电脑里面这个毒就已经带着的。你有本事,就把这个电脑再重新组装,把里面弄干净了。我们六道轮回到现在,都是虚妄不实的。我们应该知道,佛是多么慈悲啊,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救命稻草,在生死轮回的大海里,抱住这个定海神针呢!


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修行不能急的,平常心是道,又不能外求,外求叫头上安头。我们虽然口里念着佛,心里想着佛,但真正的佛,我们要靠心才能够感通的。只有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佛才会现出来,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四弘誓愿里,从事相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到理体的、究竟的就是“自性众生誓愿度”。佛道也是这样“自性佛道誓愿成”。所以心保持着清明、宁静、祥和。解脱是靠对三宝的信心,而不是自己怎么样,好像修得有多厉害。自己修得多厉害的话,如果着相,我们有好胜之心,我要快点成道,反而就偏离了佛教的修行,没降服好自己的心。文殊菩萨讲的: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了知邪见树正见


至于怎么自净其意,自净到什么层次,是深层次的破顽空,比如说世间人的,世间愚痴的这种顽空,外道的断灭空,还是小乘的偏空,还是缘觉乘的那种空,然后大乘的无偏无倚的、非有非无的空,这种空性的智慧不是一下子能够生起来的。好好学,一点一点一点,你才知道,哦,作为凡夫,我认为的这个空,它是属于凡夫的一种知见,这是不对的。然后再超越外道的空的见。再超越小乘的,了解小乘空见是什么,还要入在里面定呢,要常在里面定。像佛陀一样的,出家六年都是跟别人学,学了之后入了这个定,哦,我知道了,我已经得到了,我知道它为什么不究竟不了义。


我们平时执着的凡夫的这种空,哦!我们现在法堂空,这个空就是空的,这就是凡夫的空。外道的空是什么呢?说一切事物都是有开始就有灭亡的,一旦灭亡就再不复来,黄河到海不复归,生命一死就再也没有活的,生命只是个物理现象,当这个物理现象结束了,一灭百灭。这是什么?这是外道见。


我们平时差不多是不是这种见,我们大多数都是这种见,凡夫见、偏空见、顽空见。你思考了,然后再进入外道见,比凡夫见又高级一点点,科学家平时那些属于这种。他的这种见叫什么?它是断灭的这种空的见。


声闻呢?声闻破了我之后,然后有无表色法,善的无表色法,他安住在有余涅槃寂静里面了,他有安住处了,他觉得死亡并不可怕,所以对这个世界一揖到地,感谢这个世界:“我身已尽不受后有”。我生命已经有安住处了,不像一般的生命,持凡夫见的顽空的生命,一死了之后恐惧的不得了啊,面对的所有的都是前所末见、前所末闻的。


外道见也是这样的,外道见,因为他平时也是执著这个外道的见,一死就一了百了的这种见。所以活着的时候他自然就及时行乐,他不怕什么因果,没有因果的概念,得享受时则享受,甚至不择手段,踩着别人,凌辱着别人,甚至强迫着别人,他的那种享受建立在种种的这种基础上的。 

 

死亡之后怎么样?这个业是不虚的,恶业一成熟他马上就下地狱的。所以断灭的见,这种外道的断灭的见他是要下地狱的。为什么?因为这个见会让他的生命无所畏惧,无恶不作。为什么要作恶?因为他要无乐不享,他想要享一切乐的话他就会无恶不作。所以这个断灭见的因,会促使着他作很多的恶,结成的果就是下地狱。


佛不是说诅咒他们,佛是发现这个,一个因一落下去,一个算命的好了,一看你走路的样子他就知道你以后命运怎么样。测字的小鸟拿个字出来,算命的可以通过这个字就把你的命算出来了。佛的话,看你一个因就知道这个因会产生什么缘、产生什么果。我们了解了之后,哦,确实佛大智慧大慈悲!


佛为什么要展露他的智慧,要对治我们的毛病啊,佛的胸怀是慈悲的胸怀,所以讲智慧的时候佛的慈悲也在里面了。佛救我们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就用祂智慧的方法。除了这个之外还要用祂的大雄大力,我们叫大雄宝殿。


空性智慧最殊胜


《金刚经》里面不是说吗,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我们回答一下。《金刚经》的回答方式,不也,世尊。对不对。是不是须菩提这样讲的,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请问我们今天大家都汇聚在这里,你们有没有见到佛啊?我们坐在这里有没有见到佛啊?要回光返照见佛啊。


空性用悲心来装藏


我们只能靠心进入无量光无量寿,只要心有一点障碍,我们就进入不了。这个世间的一切,我们既生活在其中,又要看破它。如果没有这种警觉,当下仍是迷惑,内心依旧牵缠,这个生命就是虚幻的种子,脱不开这些色、受、想、行、识五蕴,就会不停地制造下一个业力。所以当我们看别人顺不顺意的时候,如果没有我执我见,那你面对的就像镜子;如果把对方当成实有的,说明你有对自我的执着。


外在都是考验我们修行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有真的修行,那你无我见,外在的显现就像假的一样,面对假的有什么好计较呢。你把那当真的,是因为你执着自己是真的,执着自己是真的就有“我”,我是真的,众生是真的,业力是真的,这就是没有正知正见。


一方面,作为人,要培养自己的悲悯之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空性的见,空性才能了知如来真实义。在懂得真实义之前,“未悟师度”,要认真地听、思维师父所讲的法。


只要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就会有对立。我们光吃素,自己会清净。但是看自己清净了,别人不清净,又增加了我见、人见、众生见。所以在面对违缘、不顺意的时候,马上要用佛法来超度自己,需要回光返照:有“我”吗?有我在吃素吗?如果有我,那还是有生死轮回。


没有空性的智慧是很危险的,《极乐愿文》第一句是“一切法皆空性中,当修周遍大悲心”。我们第一步就是生起出离心,把这些虚妄的东西卸掉,包括我执、我见,然后真正的智慧开发了,证悟万法的空性了。在这个万法空性当中,再修这个缘起。


慈悲是有对境的,因为有苦难的众生,为了摄众生,所以要生起大悲心。那怎么度众生呢?还是要他们体悟空性,这叫悲智双运,悲和智必须是不分开的。


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有居士抄《金刚经》来请我开示,我就说:悟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在观察缘起的时候产生智慧,通过智慧观照发现一切于缘起中无自性,但究竟什么东西在起作用呢?


色是什么?《心经》里说:色即是空。这个桃子是空吗?桃子是空这句话还太笼统,桃子是一个缘起法的显现。所有一切因缘和合的里面没有一个名字叫桃子的,只有一合相,但这个一合相总体当中没有一个是桃子。这一合相里拿出一个去解剖的时候,它那个名字都不是真的。比如说桃子里面它也有地水火风,但是这个地水火风,你拿出来去检查,这个“地”又有很多因缘合成的,这种因缘里没有一个叫“地”的。


这桃子非桃子,是名桃子。那这是什么在起作用?这是智慧法身生起来了,照见这样子的一个因缘。反之,能照见自己五蕴皆空的话,自我的执着就小了,自我的执着一小,就能度一切苦厄。


苦厄是从执着中生起的。因为你执着,你的生命就只局限在你的个体上面,就认为有我,其实除了这个狭隘的你之外,还有一个广博的你。藉由对空性智慧的认知,你从刹那生灭的凡夫这样一个低级的生命阶段,升华到高级的生命阶段。


不管你世间法上如何圆满,若苦的本性还没有拔掉,只会注定痛苦,但是智慧升华之后,我们就可以跳出这个狭隘的空间 。


佛法讲缘起,既要认识到它的空性,又要彻底认识到它的缘起。


空性大悲,大悲空性,悲智双运


《法华经》里说:“云何而修,以何法得何法。”《金刚经》里也是这样,“云何而住,云何而降服其心”。虽然讲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却是怎么样?“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同时又不执着,“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一个众生的这种执着也不会生起来,但是做的是什么呢?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虽然有空性,但是更大的是悲心,空性大悲,大悲空性,悲智双运,菩萨在人间就是这样的,我们佛菩萨的弟子也要这样学。 


证悟空性开智慧


这个世间的一切,你既生活在其中,又需要你看破它。你没有这种警觉,你当下被它迷惑,内心还被它牵缠,这个生命就是虚幻的种子,就会不停不停地在制造下一个业力。就等于是它永远就在你的脑子里面,你脑子里面就脱不开这些色、受、想、行、识五蕴。所以我们看到别人顺不顺意的时候,你有没有我见?有没有我执?如果我执没有的,那你就像面对镜子一样的;你把对方当成实有的,说明你有自我的实有的执着,对不对。


这外在都是考验,考验你修行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有真的修行,你那无我见,他那不就假的一样,面对假的有什么好计较的啦。你把那当真的,是因为你执着自己是真的,执着自己真的就是我,我是真的,众生是真的,业力是真的,这就是没有正知正见。一方面,作为一个人,我要培养我的悲悯之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空性的见,空性才是通佛国的,了解如来真实义很重要。不懂佛法是什么,你学佛学魔还搞不清楚的。在没有懂得真实义之前,真的要好好的,简简单单的,未悟师度,讲的那些法,好好地去听,去思维。


你有我见、人见、众生见,你就会对立嘛,对不对?你光吃素,是的,你会清净。但是你清净了,别人不清净,又增加了我见、人见、众生见。所以在面对违缘的时候,你不顺意的时候,马上要用佛法来超度自己。确实,吃了素之后,跟大家那个气息不一样了。但是,这个需要你去超越的,你还要回光返照:有“我”吗?有我在吃素吗?有我,就是还有这个生死轮回。


如何才能拥有空性的智慧?


这个是需要因缘的,因为本来空性就是缘起中的智慧,还有一个呢,福德资粮。这个依靠谁?依靠善知识。善知识有空性的,那你这个福德资粮,你跟善知识之间法的因缘越深,那你对空性就体会的越深,所以这个就表现在,你积累的资粮越多,善知识越欢喜,有一分欢喜,你就一分成就,关键在这里。


佛法的修行,不管是教法还是证法,关键的精髓都体现在善知识身上。你不依止善知识,教法上你不可能得到成就,不依止善知识,证法上更不可能得到成就,所以教法和证法的核心是善知识。我们要想得到空性的智慧,那必须要从善知识这里来。


如果你能够觉悟到这一点,你能够修这个,那对你来说就是正法时代。如果你抓不到这个要点,老是打擦边球,在三宝像法当中转,那你就没有正法就是像法。甚至你完全抛弃了善知识,完全就自己看,自己理解,那好了,没法了,法都没了。


如何证悟空性


所有过去诸佛、诸菩萨,都是从发菩提心开始修的。十方诸佛,一切菩萨都是从菩提心开始转凡成圣,这个生命越来越圆满的。所以我也向佛学,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我要发菩提心,这个就叫愿菩提心,愿一切众生都得到真实的利益。从愿到行,到行为圆满,从量变到质变,资粮具足了,就刹那地证入胜义谛,就开悟证入空性,这个空性是大乘空性,就是进入果地的菩提心。


学佛要照见空性智慧


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念诵当中有两句话:“一切法皆清净中,当修周遍大悲心”,这个是伏藏法,就是说要想去极乐世界,你要有洞视诸法真理的智慧,照见万法皆空,看一切诸法皆是清净无染的!为什么?就是要洞彻“一切诸法本无自性”。


我们总以为“我”是一个人,其实你如果仔细找这个“我”,你会发现找不到,哪一部分是我?在座的你说,头是你,身体是你,外在的四肢是你,还是五脏六腑是你,哪一个代表你?你想想看,去思维我讲的这句话,这就是佛教的小乘修法——“诸法无我”;当你在山林中、树洞里、小溪边,安安静静这样修,找这个我,我在哪儿?未生之前谁是我,死了之后我是谁,正当下我又是什么?这都是需要思考的,如果懂得思考,你照见我的这个智慧有了,再分细一点:“我”是由五蕴和四大所合成,肉体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加上“地、水、火、风”四大,每一样都是因缘所生,都不是真实的。


这样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色”里面其实是无我的!“受”就更抽象了,一件丝绸的衣服滑滑的,你穿得很舒服,给你一件麻的,你感觉就是粗糙的;吃一块豆腐,牙齿还没咬它就化掉了;看到仙人掌一根一根刺,没碰就害怕..... 这个受是真实的吗?是不是也因为不同的对境,所产生的觉受不同?既然色都不是真实的,受又怎么会是真实的呢?


“想”就变得更快!“行”又更神奇了,那个航天器神州十号升空,升上去之后,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绕地球一圈,我们要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绕一圈,它二十四小时可以绕十六圈,一个半小时一圈,他在上面一个半小时里就看到一次日出日落,对不对?那要跑到北极就更奇怪了,半年太阳不落,再半年太阳不升;并且这个时间也不是真实的,我们法会几个小时,有人觉得时间很快,有人觉得很漫长,每个人因心境的不同,对时间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行,最显著的就是时间的感觉。


最后一个“识”,识是什么?概括地说,我们能分别的这个心就叫识,《心经》里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为什么要照见五蕴皆空呢?就是前面讲的,你要找到这个“我”到底是什么?没把“我”分析透,你怎么去修?修什么?


我们说戒恶修善,所谓的恶,几乎都是我们最喜欢的,都是满足我们本能欲望的,有人说:我不戒!他不承认这个是恶,不相信要承担因果,他就不相信你讲的恶,他认为这不是恶。为什么我们佛教要戒恶?我们说吃青菜是善,吃猪肉杀生是恶,他说猪肉好吃,五香八角一烧多好吃啊,他只顾到嘴好吃,他没想到伤害它,同时也在伤害自己;这是在智慧的角度,才懂得那个是恶,没有智慧的看不到因果的厉害,所以怎么让我们每个生命生起智慧,这是最重要的。


佛来救我们,首先教我们改变以往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们认为有我,佛告诉我们其实无我;我时常强调一句话:”我执越重,苦难越深“,六道轮回的苦海都是自己创造的,都是自己作茧自缚,自作自受,要想跳出这个轮回的苦海,擒贼先擒王,要知道“我”是轮回的创造者,所以首先破“我执”。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祂来救我们,在《心经》里面告诉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把这个“我”一点一点解剖,每一个具体去分析,看见五蕴是空的,慢慢了解我也是空的;这个问题,在座的不管是出家的还是在家的,不管你学各宗各派的,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共同法。


佛教是三乘,哪怕你最小的要求,我皈依,我要求解脱,只要你是求解脱的,就必须思考这个。你如果更进一步说,我要帮助众生都解脱,那你更要打好这个基础,因为你自己要知道什么叫解脱,具体怎么解脱,你才能帮助众生解脱;你说我修大乘的,大乘必须要修小乘,你说我修金刚乘的,我师父是上师,我师父是活佛,你师父是活佛,你师父再高,你也得从小乘开始学,跳不过去的。“金刚乘是从大乘里升华出来的,大乘是从小乘里升华出来的,没有小乘的根,开不出大乘的花,没有大乘的花,结不出金刚乘的果。”


有人说:我是念佛的!你念佛,念佛就属于金刚乘的,念佛,你更要知道怎么厌离娑婆,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别人问:你念阿弥陀佛干嘛?你说我要去极乐世界。再问你: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哪点对不起你了?这时想想,娑婆世界是没有对不起我,爸爸妈妈对我很好,我这一辈子,什么都是靠这个娑婆世界,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对不对?娑婆世界没对不起你,你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那你怎么回答他?


你要这样回答:娑婆世界不是究竟的,它是业力所现,是罪业所现!请问:娑婆世界有没有圣贤?有圣贤。娑婆世界叫凡圣同居浊土,凡夫里面也有圣人,圣人夹在凡夫里,显现凡夫样。那极乐世界有没有凡夫?虽然是凡夫,但得到的受用是阿鞞跋致的受用;极乐世界有没有声闻罗汉?


《阿弥陀经》怎么说的,里面有阿罗汉吧?极乐世界叫凡圣同居净土,虽然有凡夫,显的也是圣人相,娑婆世界虽然有圣人,显的是凡夫相,就是圣人来这个世界,也要经过生老病死种种痛苦,而在极乐世界,就是凡夫也享受不生不灭,享的都是阿弥陀佛的福,圣人来到娑婆世界,也代受凡夫造恶业的苦。



该如何调伏我们的心?如何能有空性?


有空性的心才会柔软,所以你这个心柔软的时候,有不忍心,有难过,这个可以把它引发成一种悲心,但这个悲心的过程当中,又把它净化,用一切现象都空无自性,却又要把你这个悲心要留住,这个悲心的浓度,又不能太高,高了,你又会失控,那个容易做悲魔,但是又不能没有,有是最好的。慈心,悲心是非常难得的,像黄金,钻石一样的心,这是你未来生命的非常重要的资量。所以有柔软,别人修还要修柔软心,只是把它那个度,要把握好就可以了,但是我自己讲是这样讲,我有时候我也控制不了,有时候,比如说,他们在赞佛的时候,或者看到众生悲苦的时候,我们有时候还是会,这个心受不了,你像常常,我这个人很丢脸,有时候常常会落泪,我其实不喜欢落泪的,控制不了,有的时候,这个,我也观了、观空、观空。但是有时候观还来不及观,对不对。像别人很虔诚地在赞欢恭敬佛的时候,我们还很容易被感动的,众生在苦难的时候,我们也是很容易被触碰到,所以,但是这种,控制的,控制,我们能安住在这个当中,是对的,而且在你生命当中,不是常常容易被触碰到,特别这个世界,越来越冷漠的时候,众生业障越来越重的时候,我们很难被,这个柔软心能够生起来,被那些,生起那一种功德的心来。


心里有很多层次的,我们一般性的人就是第六意识的,所以第六意识上,我们要合理地保持着人天乘要,这属于第六意识的范围。第七意识的话,这个还要通过持戒、诵咒、入定才能够涉及到第七意识。开悟之后,开悟才能悟到第八意识。好在现在就是你们自己除了修行之外,三宝还是住世的,三宝住世,善知识还是需要的。解脱是靠对三宝的信心,而不是自己好像修得多么厉害,如果我们着相自己修得多厉害的话,我们有好胜之心,你说我要快点成道,这反而就偏离了佛教的修行,没有降服好自己的心。文殊菩萨讲的,当执着升起,正见已丧失。


他们在庙里修,也就是要修自己的心,有的人他有这个缘分,他喜欢在庙里,其他地方都没有味道,对不对?那我就属于这种,当我接触到佛法了之后,我觉得其他都没有味道,做人就是应当这样。尽管白天,你看寺庙怎么建设,怎么安排,我还是要管。但是真入定了,什么也不想。我相、人相、寺庙的相,都要丢掉,心的本来面目。所有对心本来面目的障碍我们都是要把它消融掉的。


所以我们祖师净慈寺的永明延寿大师讲:“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出定了,第六意识的状态里,还是要遵循人天的这个所谓好的标准,我们去实行。入定的时候,不要说人了,天了,没有了,他们说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因为这只是一个名号,只是一个名词,从这意义上来说,任何你心上的执着,都是让你见不到佛的。我们广钦老和尚就讲:你有一棵草执着的话,极乐世界去不了。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戒律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皈依的重要性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出离心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菩提心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图片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



图片



慧日禅寺流通官方微店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大觉堂法务流通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佛教慧日精华文库


相关文章
· 传喜法师:多大的福报!那只猴子,掉进了自己挖的水池
· 如何理解学佛不能盲从?(传喜法师答信众问)
· 有声书•​若见诸相非相 则见如来
·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菩提心
· 有声书•罪从心起将心忏
· 【慈悲咒语】文殊菩萨心咒
·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戒律
· 身体生病或抑郁应该念什么经,如何修行?(传喜法师答信众问)
· 有声书•点灯祈愿自性光明
·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皈依的重要性
· 你知道没画眉毛的高僧转世后是谁吗?
· 有声书•佛的大方广
· 【慈悲咒语】准提佛母咒
· 传喜法师甘露法语:出离心
· 如何不迷失学佛的热情?(传喜法师答信众问)
· 有声书•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平常应该怎么修?
· 佛塔的功德
· 凤凰网首映!再现一代高僧明旸法师传奇一生
· 【慈悲咒语】不空摩尼供养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