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万物峥嵘
观音出家 随缘化渡
瓶中甘露 洒满人间
手挥柳枝 普渡众生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梵语称“阿那婆娄吉低输”,是佛教中大慈悲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观世音菩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观世音菩萨还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大悲经》中称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号为‘正法明如来’,但其为安乐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故仍然示现为菩萨,倒驾慈航,随缘应世,以三十二应身随处救度受苦众生。在无量劫后,阿弥陀佛灭度,观世音菩萨作为一生补处,便会在当日成佛,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继续住持西方极乐世界正法。
释迦牟尼佛在一切诸佛及大菩萨中,高度肯定了观世音菩萨与我们的缘分,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因缘究竟有多大?让我们来通过数据分析,在佛 经中感受一下。汉文佛经以全面、系统、卷帙浩繁为特点,那么,观世音菩萨在经书中总共出现过多少次呢?
观世音菩萨 415卷1844次
观自在菩萨 355卷1466次
观音菩萨 78卷91次
佛教的传入,以东汉明帝“夜梦金人”为主要标志。中国人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观世音菩萨呢?观世音菩萨出现的第一部经:《佛说安宅神咒经》——译于东汉末年,与汉地第一部经《四十二章经》相隔大约100年。虽然,观世音菩萨在这部经中只是留了个名而已,但他与我们的缘分已经建立了。
随着译经由少到多,观世音菩萨出现频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在译经事业蓬勃发展的唐代,达到了顶峰。还有一部经,堪称家喻户晓,那就是由观世音菩萨讲述的《心经》。玄奘大师译本仅仅二百多字,给无数人带去无上清凉。
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极为有缘,但我们要想获得菩萨的救助,还得先与菩萨结下善缘,那我们又可以怎么做呢?
称念名号:首先,最基础的做法是“称念名号”,就像击鼓叩钟,不叩不响,叩的越重,回响也越大,与观世音菩萨结缘也是如此。
常念圣号:我们虽然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但贪嗔痴仍时不时破坏清净的心,就像手机通话时的信号干扰,阻碍我们与佛菩萨的感应。这种情形就需要常念圣号,在念诵的当下远离贪嗔痴,尔后尽量将这种清净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发慈悲心,行慈悲行:最后则是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发慈悲心,行慈悲行,从伸手祈福的人,转变为覆手施舍的人,成为观世音菩萨的追随者、继承者。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登涅盘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 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 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 地狱自消灭
我若向饿鬼 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 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南无,梵语音译
读为nā mó,是皈命的意思,
观世音,观闻世间的音声
即为观世音菩萨观世间一切疾苦
无边尘刹无量众生如遇危难痛苦
若能诚心称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
对众生的苦难有求必应
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象征
慈是给予一切众生乐
悲是拔出一切众生烦恼和痛苦
慈悲一切、怜悯一切、
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
愿大众胸怀菩萨心肠,
一直善良下去,
愿观世音菩萨慈悲加持,
善愿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