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修行路上不能得少为足

2020-11-15 00:05: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修行路上










不贪着于清净终证得究竟涅槃


让众生断除一切烦恼


因缘示现一切法


佛陀出世


开示

妙吉祥法堂


寻找生命的本来面目

图片


从佛弟子的视角看《千与千寻》,就是一场修行之道。它从佛教的视角去解读了一个很重大的生命课题——寻找生命的本来面目。从业力的怪诞中保持一种出离心,循着自己的真性、佛性、本面,在这个境界里不迷失,不忘解脱的那一念,同时又能够充满悲悯,有知恩报恩之心,甚至不惜生命地去帮助别人找回自己。

错失本心即为颠倒


图片


禅堂里说祖师西来意是什么,祖师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呢?是为了告诉我们佛性,一真法界,诸法实相。那实际上在哪里呢?离我们最近的实相就是自己的心。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寻找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就在分分秒秒中错失。我们依然活在业力的幻影中,在虚幻中认贼为己,却对能呈现幻影的心灵光明不知不觉,这称之为颠倒。

幻业虚妄从何来


图片


佛法中有小乘法、大乘法。小乘法就是保持着对轮回业力的一种出离,要了解它的虚幻。人是由地水火风组成,有五蕴和合,但当你去分析的时候,色受想行识皆虚幻不实,乃至四大地水火风皆空无自性。你不观、不去追究的时候它非常真实,我们的我执也非常刚强。当你细细观察的时候,连地水火风都空无自性,连五蕴中都无我,诸法中都无我。


你不去找它的时候处处是我执,我执我见、我心我所,我是我,你也是我的,正报是我,依报是我的,情与非情一片颠倒。但仔细去参究寻觅、去照见,发现五蕴无我、诸法无我。那个强大的“我”不见了踪影。如果“我”不见踪影,果报从哪里来呢?这些幻业的虚妄从哪里生起呢?所以老子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没有的话,烦恼从何而生,“我的”果报怎么感受啊,当然就会失去力量了。

小乘清净终不究竟


图片


小乘法很注重分析无我,在《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中细致地去分析了地、水、风、火都是什么,我们的禅定觉受是什么。这个我们会觉得特别相应,特别受用。同时当你感受得深刻了之后,也会产生一个增上的傲慢。就像一个学者,当他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有了诸多名称、职务的时候,他会有一种傲慢,这衍生的傲慢其实就是所知障。


这也是我执的一种展现,这是粗重烦恼之后的更微细的烦恼,它会更加长久的在我们生命中。粗重的烦恼很容易鉴别它的过失,因为它会感受粗重的、痛苦的果报。而这种微细的烦恼会给我们带来轻安,我们可以入定,从世间禅定到出世间小乘禅定,甚至会引发神通。一个人对这些是非常执着的,他无知的时候你还好说服他,当他拥有了专业知识,甚至有觉受、有神通的时候,你想说服他非常难。


所以佛陀用心良苦,祂把一个人从粗重的烦恼里度化出来的时候,还要担心他不能耽执在这种微细烦恼里,否则度化他就变得更加困难。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小乘修法的人要转小向大,进入大乘修法确实很难。

大乘菩提心才是成佛的因


图片


发起大乘菩提心需要很多殊胜的因缘现前,而且难生易退。尤其当你没有修行的同伴,忘失善知识的这种祈祷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沉寂于凡夫习气中。在四圣道里,声闻缘觉还是偏重于凡夫习气的一种状态,他注重自我解脱,注重自我的清净涅槃。哪怕是有余涅槃他也很执着的,反正苦寂灭了就好,管他是否有余呢。


所以一些经典里有弟子就亲自回绝佛陀说“我于无上佛道不再希求”,就可以知道这是不容易的。从凡夫角度说,小乘道声闻缘觉是很殊胜了,是圣人果位了,不是挺好嘛,为什么还要强调发大乘心,为什么佛陀还要建立大乘道、建立如来乘、如来种性?


因为佛陀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是要让众生断除一切烦恼,证得究竟涅槃,这才是佛陀最终的圆满的目的。而如果耽执在小乘道里,对于大乘道、对于佛果来说会成为一种障碍。


虽然菩提道的理论是这样,但是对当前众生来说,不仅不知道声闻缘觉生起的因、缘、果,而且对三界火宅、六道牢狱的种种过患也不了解,不但生不起出离心,乃至厌离心,甚至连看到轮回的真相、苦的本质的智慧都不具备。所以我们要具足惭愧心,一边认真念佛,一边按照佛法次第精进修学。纵使没有这个福德去品尝诸乘的法味,但是我们深信诸佛的愿力,真信切愿念佛,最终都会带业往生西方净土。


摘录自传喜法师开示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古文殊寺原创记录短片合集

图片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图片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  



相关文章
· 【佛典故事】心定降魔
·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的得度因缘
· 你的生命是否有防火墙——《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九课
· 大医大愿延寿王,殊胜法门保安康——恭迎药师佛圣诞(随喜转发,病痛消除,功德无量)
· 【慧日法堂最新分享】修行人有这样的品格非常重要
· 三千年前的预防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第二十九课
· 恭逢药师佛圣诞,祈愿一切有情远离疾苦、增福增慧、国泰民安!(作何善恶成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 法语图|做任何事,要有一个正念
· 【佛典故事】生气的乌龟
· 制造自己得度的因缘
· 聆听莲座下:文殊寺闻法笔记(四)
· 你的音声里藏着你的命运和福报
· 来一场我行我素的穿越,偶遇历代吃素的帝王
· 【慧日法堂最新分享】护法的力量从哪里来?
· 从工匠精神谈一谈“佛法不坏世间法”
· 法语图|“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许”
· 【佛典故事】恭敬延寿的长者子
· 我们的现在、未来都在祂的念头里
· 原创英文版【智一漫画】:千江有水千江月
· 梵呗|天宁梵呗-唵嘛呢叭咪吽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