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改变了就根本地改变了业报
用慈悲的心去对治嗔恨的心;布施的心对治悭吝的心。贪吝心态的人一死就会去做饿鬼的,所以当我们的心改变的时候就根本的改变了饿鬼的业报,饿鬼的“因”就没有了。
破“愚痴”也是这样,一切事物从因缘“有”,而非本质的“有”,从因缘上去破除这种坚定的执着;从因缘上去分析“五蕴的我”,然后就知道:这个所谓的“我”是“无我”的。所以十二缘起、因缘观,就是破“愚痴”的。
业障重的就是“念佛观”,一个人业障很重很重,你实在没办法,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样念好了,那个状态就会有好转。
梦里也要清醒的知道自己是三宝弟子
要多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是三宝弟子”,念到十万遍,坚固自己。因为我们天天都在念轮回,要改变这个状态,念“三皈依”念到做梦都能梦到我是三宝弟子。
受了五戒也是要多念。受了五戒之后,五戒的每一种德的力量都在这天地间,就一个“不杀生”,你珍爱一切生命,尊重一切生命,天地善神就会保护我们的生命。
受五戒就是与佛圆满的功德接轨
虽然说我们渺小的生命在宇宙中就像尘埃一样,但如果你有修行就不一样了。人的生命是有标准的,受了五戒的生命,是尊贵的。
受五戒如同是一种承诺,这个承诺就是跟佛达成了一个协议,实际上就是一种链接,只要你守戒,佛的这个功德就会呈现在你的身心上。
我们虽然还是凡夫,但佛陀是圆满的,我们在受五戒的时候,就是与佛陀圆满的五戒功德接轨、下载到我们的生命里来了。
所以要珍爱祂、珍惜祂,不要以为自己是轻而易举地得来的,然后就稀里糊涂地轻易丢掉。你别觉得这是轻轻松松得来的,实际上这都是很不容易的。
菩萨的生命
我们即生能成菩萨吗?如果你发了菩提心,那就已经是菩萨了。你想想看,你的生命这辈子如果有几十年是做菩萨的,那你生命的价值还是能用金钱、权力来衡量的吗?就不再是了。
我们愿不愿做菩萨?愿意,那么恭喜你,你愿意做菩萨,你的心就如黄金一样了。生命有了一种神圣的责任感,那你肉体的生老病死也已经不再是大事了。
菩萨的心,菩萨的智慧,还会生老病死吗?不会了。我们的菩提心会不会有生老病死?菩提心没有生老病死的。
菩萨的戒体,尽未来际不会消失
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次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受“三皈五戒”是“尽形寿”,“尽形寿”就是这个身体不在了为止。比如说我们现在穿的这种袈裟,这是声闻戒的标志,活着可以穿,死了就不能穿了。这个袈裟不能够跟随着你的肉体到火葬场去烧掉的,也就是说这个戒就到你人死了为止。
但是如果是受大乘的菩萨戒,我发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众生而修行成佛,我所有一切都为了利益众生而发起菩提心而受的菩萨戒,这个菩萨戒的戒体就会“从今乃至菩提果”,一直到成佛都不会消失。
如果你这辈子发过菩提心,下一辈子再听到这个,你会有感觉的。所以这个菩萨戒重要不重要?要不要发菩提心啊?
要发菩提心就好好学,你学了之后有点感觉了,以后就可以来受菩萨戒了。
受菩萨戒的时候,是不得了的。那是毗卢遮那佛的大光明戒体,等于你就下载下来了。
我们心生向往,所以先把这个《发菩提心》至少在事相上要念个十万遍,念到哪一天能够真正地为众生泪流满面,发起了“为了如母众生得解脱我愿意”的这种心。
因为受菩萨戒第一就是要问你有没有发菩提心?你说已经发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要做菩萨了,那就可以受菩萨戒了。
好好学发菩提心,为修行多积累资粮
菩提心的功德,以后你们也可以在网上学习,有很多优秀的法师在讲菩提心。
我们净土宗里面有一位祖师省庵大师就作了《劝发菩提心文》。省庵大师在阿育王寺拜佛陀舍利,在佛面前燃指供佛,然后感得佛光照耀,然后他为了众生就作了这个《劝发菩提心文》。
这是我们中国的净土宗祖师写的,所以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学习,那篇文字并不多。
原谅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无论是怎样的逆境我们都要试着去理解体谅别人,别人再无理我们都要理解,因为轮回的众生就是这个相貌,我们过去也是如此,所以原谅别人实际上就是解放自己。
不能学佛两天就觉得我们自己就是好人了。要以佛法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但是要原谅别人。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一切,哪怕是谴责别人时,也同时要回光返照,忏悔我们自己过去无量劫来,和他一样的种种恶业。
功德常修,积少成多,才能帮助众生
一个咒,你刚念的时候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当你念得越来越多的时候,祂的功德就开始显现了。就好像你家门口有一个池塘,你抓一把盐放进去,水不会变咸掉的,但是你不停的往里投盐,一车、两车,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池塘变大海了吗?水是咸的了,是不是这样?
刚念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的,念到十万遍,念到做梦的时候梦里都会念,念到梦里都能够帮助众生。
不会这个咒的时候,看到坟墓你就会害怕;但你会念这个咒的时候,坟墓就怕你了。你的光明可以将坟墓穿透,那个坟墓打开了,众生就解脱了。
人是可以修成这样的。生活中处处都是道场,墓地、屠宰场、医院都是我们的道场。
摘录自七月十五法会传喜法师开示
推荐阅读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