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的慈悲
信 财
戒 财
多闻财
舍 财
智慧财
惭 财
愧 财
PART.1
佛陀慈悲把脱凡成圣的方法告诉我们,我们就要好好地去实践。
当从这条路上走出来的时候是很享受的,这跟爬山一样的,虽然孙悟空可以一个跟头翻到山顶,但是路上的风光就欣赏不到了,所以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修出来。
你知道这条路上谁陪伴我们吗?谁给我们作证明呢?是地藏菩萨。
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开始就说,“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就是给我们作证明,圣贤就是这样修出来的,戒恶修善,然后次第修学。
PART.2
所以闻思教法重要不重要?有的人说我就念佛就可以了。那佛陀怎么告诉我们的?佛陀说念佛法门是一个难信的法门啊。
如果没有信,你念佛行不行?能不能到极乐世界?那你说信从哪里来?信要从闻思里来啊!广作闻思遣除疑惑,你才能生信啊。
不是说我信了就是信的,你那是主观的信,跟真正长出智慧的信完全不是一回事。有智慧的信才能去极乐世界;没有智慧的信,是主观的信,叫迷信。
佛教是智信,是觉悟的信,你迷信阿弥陀佛是去不了极乐世界的,到时候你不用怪佛的,佛明明告诉你信是从闻思中建立的。
所以七法财第一个就是信财。信财从哪里来?从多闻财里生出来的。你不多闻怎么生信出来。
PART.3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中阿罗汉就是教光目女至诚念清净莲花目如来,但这只是一方面,虽然是净心地是我们本具的,但是这个净心地是需要给它装藏的,“无尽佛藏大慈尊”,靠什么呢?塑画形像,这个形象是要现出来的,要让你这个清净莲花目具足这个德。
所以我们打座的时候,要念恩、忆恩、报恩,甚至要有《观音菩萨普门品》里的悲观及慈观。你打坐的时候心不能空的,业有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就是心空空荡荡的,也是堕落的,畜生道就是从无记业里生出来的。
然后这样子去塑画形像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自己得利益;第二,所有跟你有缘的亡者,也获得这个福报。所以光目女听了之后,就按照这样子,即舍所爱,把所有跟正法不相干的全部都舍下来。
PART.4
然后寻画佛像,而供养之。这时候不仅仅观起来了,而且还要庄严它,当你很清净的时候,正觉现前的时候,以慈悲心来供养这个正觉;当你看到外面的花花草草,青山绿水,这些在你的清净莲花目当中,去供养佛性,供养一切众生。
复恭敬心,悲泣瞻礼。悲泣瞻礼就是心贴得紧紧的,一边瞻礼佛陀,一边又替众生忏悔。所以这里面也包含了观音菩萨的德,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然后在这种状态的时候,“忽于夜后”。为什么叫忽于夜后?如果没有具足前面的条件,能不能等来清净莲花目如来?等不来的。不是莲花目如来不来,是你的业障重。而当我们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你的“明”就来了,无量罪业也就消除了。
修行境界就是这样的,不问其果就修其因,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只要功夫深,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忽然就会豁然开朗。但是这一刻什么时候来是不知道的,只要你好好地听经闻法,按佛陀说的方法去做,忽然之间就见到阿弥陀佛了。
END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