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还是二?文中找答案

2020-08-11 01:01: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参禅与念佛 是一还是二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著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


禅宗虽一超直入,非上根利智不能修。末法众生障深慧浅,惟依持名念佛法门,得了生死,往生极乐国土。初入手与禅是二,及其成功,二而不二。惟念佛须摄心观照,句句落堂。落堂者,著实之谓也。句句著实,念念相应,久之自成一片。由事一心,而至理一心,能所两忘,自他不二,与参禅有何差别。故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为无上深妙禅。”中峰大师曰:“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彼念口头佛,参口头禅者,同一自欺,生死关头,如何了脱?” 


图片


今天参禅的人,多不了解禅净不二的法门,每谤净土为小乘,这是错误的。禅净工夫入门虽有不同,到家是一样的。本来法法都是了生死的,参禅、念佛、看经、礼拜,种种法门,对机而说,你是什么机,对你说什么法。“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中药分君臣佐使,配合妥当,吃了出一身大汗,病就好了;病好了,药就不要了。


古人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凡夫心尽,当下是佛,不用向外驰求;向外驰求,即是外道。心外一无所得,自心是佛。凡夫心,就是执著心:生气、生欢喜、毁誉动心,贪色、贪财、穿好、吃好,偷懒、打无明、不上殿等等习气毛病,甚至想成佛,都是凡夫心。若能凡圣双忘,一切处如如不动,不向外求,则见自心是佛。


图片


摘录自虚云老和尚开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古文殊寺公众平台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药师经》中“如是”二字的甚深义——《药师经》开示集锦(七)
· 感受美好,这里有不可不看的“秘籍”
· 引领你皈入正觉
· 三宝、善知识是改变我们命运的大因缘——《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14集
· 六月十九开示集锦|人活着时吃什么穿什么都不是很重要的,但是死后是去天堂还是去地狱,这个太重要了!
· 甘露法语 | 圆满
· 为你撑腰
· 梵呗|菩萨号圆通
· 金钱这样用功德无量——《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13集
· 我们是自己生命的工程师,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古文殊寺观音菩萨成道日剃度法会掠影
· 业障和功德如何区分?——《药师经》开示集锦(六)
· 在吃饭中如何修行?
· 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世音菩萨得蒙加被脱险的经历
· 观世音菩萨是如何成道的?
· 憨山大师:平实商量方是本色道人
· “信”从“闻思”中来——《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12集
· 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有求必应、有愿必遂?
· 【画话】好人缘的观世音菩萨——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永明延寿禅师:除其执取之心,故云菩提者不可身心得
· 照亮自己,照亮他人,成为世间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