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铺就一条吉祥路

2023-01-20 00:0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图片

耕耘心灵的田地

如果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纸,

你在上面画,

纸上肯定会显出图案,

显出色彩来。


如果我们的心灵是一片地,

你去辛勤地耕耘,

肯定就会硕果累累。


但如果你忘掉它是一片地,

任它荒芜,

那它就会杂草丛生、

烦恼充满,

就是一片无序的空间。




一、新年吉祥路



图片



图片

铺就新年的一条吉祥路

一位修行人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众生的祝愿、新年的祝愿,就是念经、打坐、观修。在世间的生灭法上,时间的更替,一年一年的轮转,叫“天增岁月人增寿”;作为佛教来说,还要把过去一年的业力净化。


一个生命从肉体的到精神的业力,都要去净化,然后在这样一种无常轮转的空间里面充填进诸佛的福德,以此来铺就新年的一条吉祥路。





    二、以修行填充心灵



图片



图片

新年,让生命变得有质感

新年,我们寺院内部也做了很多功课,诵大乘经典,每天晨钟暮鼓。在这样的修行当中我也有一点感悟:我们人的这个心灵世界往往是空洞的、贫乏的,因为里面没有充填东西。但通过最近这样的修行,慢慢就觉得有质感了。


这就好像你拿一锅水要烧稀饭,如果米放得少,那怎么煮它都是稀溜的。所以我有时候也暗暗地越来越庆幸,幸亏我们有信仰,现在就觉得这个米汤里的米粒好像越来越多了,粥熬得越来越稠了。


当你真正去修行时就会这样。从世间修福报来说,你做好人,帮助别人、帮助弱者,马上会显得有力量。佛教修行也是,你磕十万个头,磕完了肯定不一样;你念十万遍三皈依,“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伽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会觉得不一样。



三、耕耘心灵的田地



图片



图片

新年,耕种心灵的田地

如果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纸,你在上面画,纸上肯定会显出图案,显出色彩来。如果我们的心灵是一片地,你去辛勤地耕耘,肯定就会硕果累累。但如果你忘掉它是一片地,任它荒芜,那它就是杂草丛生、烦恼充满,就是一片无序的空间。


你没有规划,没有蓝图,没有成就,也不去建设,它肯定是一片荒芜之地。我们往往就把自己最重要的这块地给忘掉了。


图片



北宋的法演禅师有一天就写了这首诗:“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每个人都想要明心见性,要开悟,但是连眼皮底下那块地是自己的都不知道。有时候还觉得自己好可怜,“我一无所有啊”,但明明那块地就在那里,从没动过,别人也搬不走。


自己迷失了这片地,当别人告诉你那块地是你的,是有价值的,你还不相信,满天下找,然后为一些变幻无常的东西追求了大半辈子,最后也不知道那块地是自家的,对它从没作为过。这块地,哪个投胎来做人的没有呢?一只狗、一只猪也是有的。




新年,新人生



图片



图片

新年,用善业充满岁月

悟公上人圆寂前最后两年,写的频率最高的字就是“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故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但受诸乐,没有无常,没有苦漏,这个最高的归处一直就在,但我们不仰视。我们一直就在有漏的空间里千打算万计划,那个破漏洞补了又补,还在那补。那如果有了一点觉悟,这个苦的游戏不玩了,停止了——停止就是一种进步啊。


图片



我们辞旧迎新,辞旧就是辞不好的东西,把过去不好的习惯、习气、业力留在过去的时空里,有力量的还能把它净化掉;迎新就是用吉祥的、正确的、有次序的、光明的善业来充满未来的岁月。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大家都能够规划自己,我们决定不了外面,但是可以决定自己。自己对自己用心,在新的一年让自己的身口意更加清净庄严。这样的话就是新年新人生,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希望。


——三参法师





图片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微信平台|慧日国际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图片


相关文章
· “南无布达雅”,这是宇宙语
· 闻思修是解脱的主因
· 想出苦的秘诀
· 如何开启增长福禄寿的模式?
· 师父存在的价值|The Value of Master’s Existence
· 克期取证,方寸之地见证轮回和涅槃
· 这时不能开口
· 佛子心声| 读闻法感言,看佛性交相辉映
· 在这份礼物里,你能找到与祖先与修行深入的链接
· 碧绿不生嗔恨
· 一诺千金,修行人要有这种契约精神
· 【悟道法师纪念影像】常住三宝
· 回头便得如意,如意便能吉祥
· 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 禅堂里的“尚方宝剑”〡香板
· 文殊寺禅堂开示 | 没有福报坐不了禅
· 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五)
· 你真的懂呼吸吗?
· 皈依三宝,一定要听经闻法
· 出家要看机缘,有心即可拜佛(下)||《地藏菩萨传》(第47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