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逢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圣诞:先悟佛道后入佛门,先成祖师后为僧

2022-03-11 06:03:00 发布: 人气:12
图片


图片



恭逢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圣诞:先悟佛道后入佛门,先成祖师后为僧。


农历二月初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圣诞纪念日。


惠能大师,从出身、求法、避难、弘法、传法到圆寂,其生平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觉悟实践,只字不识但天生慧根的一介樵夫,最终成为佛教历史上的一代祖师,其人生也可视作佛教中国化最真实生动的写照,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视频:六祖大师的一生




这里,我们通过五件事来回溯祖师的一生:一首禅偈、一句话、一本佛经、一具真身,一花五叶。 


一首禅偈 成为中国禅宗第六祖



惠能大师之所以成为中国禅宗第六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首禅偈。


他幼年家境贫寒,从没有上过学,可以说是只字不识,但天生慧根,悟性极高,只听了《金刚经》其中一句后顿然开悟。便离开老家广东新州,去湖北黄梅县东禅寺礼拜禅宗五祖弘忍。并在寺中劈柴做饭打杂,做一般的劳役工作。


此后过了八个月,五祖弘忍大师集合门人,让大家作一首禅偈,以禅偈优劣来确定禅宗祖师的继承人。


于是,在寺院里德高望重、呼声最高的继承人神秀禅师,在众人的期盼下作了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还未出家受戒的惠能,觉得神秀的偈语还没有领悟心性空寂,于是也作偈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大师这是讲的正觉世界,心地法门。他这是觉悟到心地了,所以他讲出了心灵的,他的这种清净本然的状态、这种光明是没有阴影的。虽然六祖没有出家,但五祖却把衣钵传给他。


但是光明白不行的,他有一种精神。师父把衣钵传给你,你有怎样的人格、人品去承担这个重任啊?文化的传递是非常重大的任务,他具有为法忘躯的精神。


六祖大师虽然身体弱小,并不是很魁梧的人,但他为法的精神可嘉。交给他舂米的时候,体重不够,他宁愿拿一块石头来配重,他干一件事都这么尽心尽力。所以东方选继承人也好或西方选继承人,往往都是看这个弟子的韧性有没有,坚定度怎么样?你是我为中心还是法为中心?我和法谁排在第一位?


图片




一句话 折服寺院众僧



惠能大师年纪轻轻,才来东禅寺八个月,就继承五祖衣钵。五祖恐门人不认可,为避免因付法而产生争端,惠能大师便南归隐遁。


15年后,惠能大师见因缘成熟,便来到法性寺。


一天,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大师听到二僧正在辩论关于风吹幡动问题,一个和尚说是风动,一个和尚说是幡动,争论不下。


大师走到二僧面前说出了那句入选中学课本的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法师觉得惠能非平凡之辈,便请他到禅堂,探问深义。


这才知道,他是五祖弘忍大师的传人,于是便为惠能剃度,并拜惠能为师。后来,六祖惠能大师便在岭南一代弘法,大倡顿悟法门,并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与丰厚的义学底蕴相结合,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流行日广,成为佛教禅宗的正系。


《六祖坛经》


在中国佛教界,能称之为“经”的,基本上都是来自印度佛教的经书,只有一本例外,那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故事一则


《六祖坛经》上说,法达七岁出家,常诵读《法华经》。他来礼六祖时,头不着地。

六祖呵斥:“礼拜不投地,不如不礼。你心中必有一物,平常修什么?”

他说:“念《法华经》念到三千部。”

六祖开示:“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礼拜本是为了折伏慢幢,既然作礼为何头不碰地呢?心中有“我”,罪过就随着产生,不着自身功德相,福德无伦比。


图片



一具真身

中国佛教历史上较早的肉身菩萨


六祖惠能大师在曹溪弘法几十年,晚年将要入灭时,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新洲。


在新洲大国恩寺,六祖打坐入定,坐化圆寂,留下金刚不坏的真身。后来真身从新洲迎回曹溪宝林寺,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韶关南华禅寺。


惠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较早的肉身菩萨,至今已逾一千三百多年。六祖大师的真身依旧供奉于南华禅寺,供后人瞻仰。


一花五叶   禅宗法脉灯灯相续


惠能大师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顿悟法门,对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极大。大师辞世后,他的弟子传承禅法,形成南北二宗。


南宗门下,后来形成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沩仰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五宗,即“一花开五叶”。



图片



正法眼藏  佛祖源流

 

自本师释迦牟尼佛首传之后,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第二祖,阿难尊者;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祖,优波毱多尊者;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

第六祖,弥遮迦尊者;

第七祖,婆须蜜多尊者;

第八祖,佛驮难提尊者;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第十祖,胁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耶奢尊者;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第十四祖,龙树大士;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第二十祖,阇耶多尊者;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第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第二十八祖(中国禅宗初祖)

菩提达摩尊者;

第二十九祖(中国禅宗二祖)

慧可大师;

第三十祖(中国禅宗三祖)

僧璨大师;

第三十一祖(中国禅宗四祖)

道信大师;

第三十二祖(中国禅宗五祖)

弘忍大师;

第三十三祖(中国禅宗六祖)

惠能大师。


以上诸祖,递相传承。自六祖后,唯传心印,不传衣钵,禅宗法脉流传至今不断,禅宗后分五宗,虽分五宗,确同一心印,法脉相承,灯灯相续。


图片



三参法师开示:

智慧和文字没有关系



唐朝是中华文化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生于大唐盛世的六祖大师,从小接受的却是这样的教育——远离功名利禄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在那个大家都追求功名利禄的时代,他家祖训要求子孙不当官、不读书、不经商,安心做个打柴人。    


所以六祖大师虽然示现为一个不识字的打柴人,但对他而言打柴就是在修行,他很早就在修行了,因此他一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能体悟大道,一闻百悟、一闻千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把心中的垃圾全部都倒掉。


在大唐盛世,这位一字不识的人体悟了这种大智慧,因为识字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智慧。六祖大师说:智慧跟文字没有关系,没有智慧,读经千遍万遍是被经转;若有智慧则能转经;若能转经即同如来。六祖大师拨乱反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让我们了悟佛法的大智慧。佛法大智慧虽朴素,却具有真理的普遍性,无处不现,所以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金刚经》里所讲的金刚,但是我们的这个金刚被垃圾埋没很久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还有太多的虚妄虚荣,这些假的负累埋葬了我们的金刚性。


值此殊胜日,请发菩提心,清净身语意,广行善法、布施、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等。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一切众生安乐吉祥、发菩提心!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一代传奇高僧马祖道一禅师
· 97岁禅门高僧灵意长老圆寂 回顾长老戒行圆满的一生
· 牛头法融禅师圆寂日||慑服巨蟒,群鹿听法,百鸟献花
· 见月律师圆寂日|听倓虚法师讲他为什么能临终脱化,来去自如?
· 蕅益大师圆寂纪念日|出尘须刚骨 正见入真宗
· 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发人深省的百丈警训
· 莲宗七祖省常大师圆寂纪念日|道慕庐山,追踪莲社
· 一位与玄奘大师齐名的译经大师传奇的一生——南朝译经家真谛三藏圆寂纪念日
· 目前重重灾病,大师早已告诉了我们原因及化解办法 || 恭迎印光大师诞辰纪念日
· 印光大师德行故事8则
· 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走近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大师
·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长老于云居山安详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