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宗开山,慧光永耀 |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圆寂纪念日

2025-09-27 00:19:00 发布: 人气:36
图片


图片


农历八月初六

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

圆寂纪念日








图片






      

千载时光流转,

庐山烟云如旧,

大师以一生行持所铸就的净土法灯,

至今光耀人间,

指引着无数众生归向极乐莲邦。



图片



01


宿根深厚,舍俗归真





慧远大师(公元334年-416年)生于东晋雁门楼烦书香门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随舅父游学许昌、洛阳,精通儒学,旁通老庄。


二十一岁时,偕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如醍醐灌顶,悟彻真谛,慨叹“儒道九流,皆如糠秕”,遂发心舍俗出家。


出家后,卓尔不群,发心广大,“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进为道,无时或懈,道念日纯。



图片








02


讲经著述,慧解超群





大师二十四岁便开始讲经说法,善用格义之法,以儒道思想辅助阐释佛理,使听众更易领悟。道安大师常常赞叹:“使佛道流布中国的使命,就寄托在慧远身上了!”


他著述宏富,所著《法性论》,提出了“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 的著名论点。当时《涅槃经》尚未传入中国,但慧远大师的论点却与《涅槃经》的核心义理惊人地一致。鸠摩罗什大师赞叹:“边方未见经,便暗与理合,岂不妙哉!”



图片







03


启建东林,结社念佛




东晋太元四年,道安大师为前秦苻坚所执,往长安,其徒众星散,远公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广东罗浮山,路过浔阳,见到庐山清净,足可以息心敛影办道。


大师走到庐山东麓,用锡杖拄在地上说:“如果此处可以居住,当从土中喷出泉水。”山泉果然应手而出,涌流直下而成为小溪。于是砍伐茅竹,建庵居住,命名为“龙泉寺”。



图片



时有远公的道友慧永,对刺史桓伊说:“远公刚刚开始弘法,就有很多的徒众来亲近他,将来一定有更多的学者来追随他,如没有一个比较大的道场,那怎么行?”桓伊于是集资另建东林寺。


东林寺落成后,大师率众精进念佛,共期西方。凿池种莲华,在水中立十二品莲叶,随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节制,称为“莲漏”。


四方清信之士闻风而来,共有123人。大师说:“诸君来此地,能对净土不用心吗?”因此造立西方三圣像,建立净业社,令人写发愿文,刻在石碑上。后莲社123人,或禅定中、或梦中、或临命终时,亲见阿弥陀佛及极乐胜境,与佛典记载无二无别。


图片







04


虎溪三笑,千古佳话



图片

大师驻锡东林寺后,立下“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之誓,送客从不过寺前虎溪。相传若越此界,寺后山林中便有虎啸示警。

一日,诗人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三人相谈甚契。临别时依依不舍,大师送客竟不觉逾溪,忽闻虎啸骤起,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


这“虎溪三笑”的典故,成为儒释道三教融洽的象征。李白有诗赞曰:“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后人在此建“三笑亭”,楹联写道:“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图片





05


德振天下,道贯南北



大师住庐山三十年,潜心研读佛籍,竭力弘扬佛法。


图片


东晋时代,佛法虽已传入,但并不完备。大师派遣弟子法净、法领等人从西域取回诸多梵文经典,并在庐山置般若译经台,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的第一人。


每逢西域有梵僧来访,大师都非常重视,常礼请他们翻译经典。如聘请当时的西域高僧僧伽提婆译《阿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昙摩留支受大师至诚所感,将弗若多罗翻译未竟的《十诵律》译出,成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比丘律藏。


大师积极开展南北佛教学术交流。当时鸠摩罗什大师到长安开展译经弘法活动,逐渐成为北方佛教的中心人物,慧远大师主动致书通候,并将自己的著作《法性论》等赠送,鸠摩罗什法师也将自己的作品《大品般若经》加赠慧远大师。鸠摩罗什法师译出《大智度论》后,慧远大师为之撰序,并认真钻研,将遇到的问题致信向他请教。


由于大师的德望,当时的东林寺成为南方佛教的中心。天竺僧侣,望风遥仰,“东向稽首,献心庐岳”。庐山东林寺与长安逍遥园鸠摩罗什译场,作为南北二大佛教中心,遥相呼应。





06


三见弥陀,上品往生



大师专心净土,静心观想,曾三次见到西方圣相,而深沉厚道,不与人言。


图片


义熙十二年七月底的夜晚,大师在般若台东龛,正从定中起来,就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如《十六观经》所说。


佛对大师说:“我以本愿力故,来慰告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


又见莲社中先已往生的佛驮耶舍、慧持、慧永等都在佛的两侧,上前与大师作揖,对大师说:“师父发愿在我们之前,来西方却为何这么迟?”


大师对弟子法净、惠宝说:“我从住山之后,十一年中,三次目睹圣相,今天是再次见到,我决定往生净土。” 又说:“七日为期不算急迫。”于是起草遗嘱,卧床示现疾病。到八月初六,端坐入于涅槃,时年83岁。


大师曾留下遗嘱,依古礼露其形骸于松林,以岭为坟,与鸟兽结缘,自然风化为土。弟子们不忍心如此,未能遵照大师的遗命,而与浔阳太守阮侃一道,将大师遗体葬于西岭,并砌石为塔。大文学家谢灵运,为大师作文纪念并立塔碑下。


图片





远公大师德业广被,历代帝王多次谥号追荐。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追谥号为“辩觉大师”,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谥“正觉大师”,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谥“圆悟大师”,宋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谥“等遍正觉圆悟大师”。


图片

大师堪称如来使者,真报佛恩,若非大权示现,其孰能预于此?故鸠摩罗什大师曰:“经言:‘末后东方,当有护法菩萨’勖载仁者,善弘其事!”


印光大师赞曰:

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方便。

圆音一阐士归庐,大法将弘神运殿。

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此办。

致令各宗尽朝宗,万川赴海依行愿。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 今天,纪念六祖大师〡他的传奇一生,给我们的五个启示
· 虚云长老诞辰纪念日
· 百年云水照禅心 | 虚云老和尚圣诞纪念日
· 今天,恭迎虚云老和尚185周年诞辰|从他身上,看到诸佛菩萨的广大悲愿
· 白话《唐高僧传 》丨菩提达磨
· 圆测大师纪念日
· 普庵祖师圣诞纪念日
· 今天,纪念普庵祖师〡一位普安十方的传奇高僧
· 普庵大师纪念日 | 被赞为“直接如来正宗”的一代祖师
· 白话《唐高僧传 》丨僧佛陀
· 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灵润
· 农历七月初二 | 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天台宗四十三祖谛闲法师纪念日
· 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 今天,缅怀两位祖师|净台双耀,祖德长昭
· 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僧辩
· 农历闰六月廿七日 | 一代高僧松纯长老圆寂纪念日
· 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吉藏
· 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僧粲
· 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慧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