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每年七月十五,我们汉传佛教的寺院都会举行解夏自恣、盂兰盆供、蒙山超度等等一系列的法会,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所以,虽然我们没有对外发预告,但大家还是会从全国各地赶来。
大家都是提前规划着时间、路线,每一个都怀着虔诚的向佛之心、朝圣之心,这多伟大啊。一个人如果有朝圣心,他的生命必然是神圣的。
如果我们是游客的心态,那也将成为生命的过客;如果是朝圣的心态,你就活出了圣人的品质。
文殊菩萨答应我们,每一个来朝圣的人,文殊菩萨都会与你见面。所以我常常会问大家:你见到文殊菩萨了吗?
我们总是往外去找,猜想我会不会碰到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文殊菩萨。实际上,文殊菩萨十大愿里讲得很清楚,当你向着文殊菩萨走来的时候,祂就已经跟你见面了。
“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我们能够念念文殊菩萨,就是在与文殊菩萨心心相印,文殊菩萨就已经在我们心里了。而且不仅仅在我们心里,甚至文殊菩萨说“共我无别”,你与我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这个主动权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当你心生向往的时候,文殊菩萨就已经在你心里了,祂就会以威德之力,自然让我们心生智慧。
每一位来到圣地,在这里一天、两天、三天,感受会越来越强烈,所启迪的智慧也会越来越多。哪怕就是一个小时,也是会有感受的。就像以前有一位在寺院里转了一圈,回去的时候问接待的师父:“你们有没有规定,每一个人必须要笑?”
他看到寺院里每一个人都在微笑,他就觉得不理解。笑是我们人类很自然的幸福流露,是我们本能的一种情感,他都忘掉了。
所以,这就给我很大的感触,因为无论是谁,觉悟也好,不觉悟也好,每一个生命都是无价的,都是很尊贵的,我们为什么不活得开心一点,为什么不活得像一个朝圣者呢?
FUCHENGWENSHUSI
实际上,人生的模式是自己可以设定的。佛门广大,既不能强迫谁信佛,也不阻挡谁不信佛,这是佛法很特别的地方。从古到今,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人间,佛教不做广告,也从未利用血缘、利益来组建团体,为什么?因为佛教不需要,这就是文化自信。
我们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一个讲算法的时代,其实我们读《地藏经》就会发现,佛教对这个世界从地狱到天堂的描写是那么清楚。从时间上,四天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五十年;帝释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夜摩天的一天是人间二百年;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
当今科学之父爱因斯坦通过算法得出空间和时间是变量,这在科学界已经是天花板级的研究了,但是佛教里,这只是基本知识,而且佛教修行已经在实践运用了。
最近,我们看到有人说:衡量真理的三个标准,一个是自己的观点与自己的论据之间没有矛盾,叫自洽;第二个是不与其他公认的理论相违背,叫他洽;第三个还能经历未来时间的检验,叫续洽。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佛教,佛教都符合的。佛不仅有完美的自洽系统,而且科学还在不停地证明佛教是正确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的进步会逐步证明佛教是正确的”,这就是他洽。而且佛陀三千多年前讲的真理,现在二十一世纪了,依然具有先进性,甚至先进到望尘莫及、遥遥领先,这就叫续洽。
也有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新时代了,佛教要不要变革啊?”我想这个人一定不懂佛教。佛陀的真理是永恒的,只是我们这些佛弟子一代不如一代。
佛陀正法五百年,那个时候只要学到佛法、皈依三宝,基本上就能证圣果;像法一千年,只要读经典、持戒、打坐、禅定,就能证圣果;我们现在叫末法时代,唐代刚刚进入末法时代,皇帝就哀叹“去圣时遥”啊,而我们现在进入末法时代已经一千多年了。
所以,今天我们在做解夏法会的时候很感动,我们现在还能遥想佛陀正法时代,还在传演着从灵山传下来的规矩法仪,还在忆念着那些阿罗汉们、祖师大德,景仰着“灵山遗芳型”,佛陀都是看得到的呀!在佛陀的眼睛里,我们像小孩子玩家家一样,但我们尽所能如理如法地行持时,这本身就太不可思议、太难遭难遇了。
——2023年七月十五盂兰盆蒙山法会开示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