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人民日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
——《人民日报·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
01
佛教寺院存在的重要性
很多专家学者说,“弘扬文化要有文化人,文化人需要文化人的生活方式。”这让我们想到佛教寺院存在的重要性,寺院规矩、寺院家风的重要性。几千年来,我们一直保存着寺院这样一个平台,过着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文化人需要的生活方式。
我们来到五台山,会发现五台山特别有“个性”,有“识别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首先它的气候就不一样,一天当中的温差特别大;海拔也不一样,最高有三千多米,为华北最高,我们寺院也有1390米。
我们的皮肤对外在环境的感知是非常敏锐的,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身体的内循环需要去适应。开始三天、五天,甚至一个礼拜,或许都会有不适感,但是你不能住久,住久了,你会很喜欢这里。因为毕竟这里远离你的家乡,远离烦恼,在这里天天都在忆念文殊菩萨。一念文殊菩萨,消无量劫的生死重罪啊!
不仅你喜欢,你身心世界的众生也喜欢啊!我们的心肝脾胃肾里住着的众生,慢慢也会被影响。一开始你念文殊菩萨,它有可能还排斥的,“不要念,念我难受”。过一段时间它适应了,“你赶快念,不念我难受”,就变成这样了。
我们的惯性就会影响我们身心的众生,这个生命是很奥妙很奥妙的,只能用“奥妙”这两个字,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研究不明白的。
我们自己想想,家里老祖宗是愿意你在寺院里,还是愿意你在家里?你在这里,他可以天天收功德。你要在家里,看到儿子女儿,看到孙子外孙,马上问:“作业做了吗?考试考几分啊?”好了,一家人都在烦恼里了,那你家老祖宗只能天天收烦恼。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收清凉、收加持。
所以,当你来到了圣地,你不能认为就你一个人在这里,你不知道多少有缘的众生都跟着一起来了。
02
沾过智慧山的光
七世不堕落受苦
学佛之后,我们会发现时间和空间那么神奇,那么奥妙,它不再是有限的。我们在五台山有一坐之地,那还了得了呀。这不是普通的空间,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不是能用普通的“天”“小时”来概括的,这个概念太空洞了。
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可以用时间来概括的,而是取决于这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境里,面对着怎样的信息量。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听经闻法,在念佛念法,就完全超越时间和空间了,这本身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乃至出家人也不是数字可以量化的,数字并不能说明佛法的丰富内涵。
五台山的华严境界叫“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个“无量”就是指宇宙,宇宙是什么,宇宙就是“一”。我们学佛的人是追求智慧的人,一个人一旦开启了智慧,或者沾到一点智慧的边,那还了得了。
所以祖师说,“踩踩五台土,七世不受苦”,他不是说踩到土地的土,而是你碰到智慧气了。五台山是智慧山,你沾过智慧山的光了,就可以保佑你七世不堕落受苦。
03
通过佛性加被
唤醒内在人性
受苦跟智慧之间是什么关系?退一步想想:智慧跟道德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人总结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有道德。所以也有人说,愚昧有时候是有罪的,因为愚昧的人不辨善恶。
智慧和道德可以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一定是尊重智慧和道德的,同时对弱者也是包容的。
我们学佛、发菩提心,通过佛性的加被来唤醒内在的人性。虽然说我们的目标是成圣成贤,但是我们也很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做一个有道德的普通人;虽然我们对极乐世界很向往,但是我们也愿意建设人间净土。
佛教僧团的共住生活,是一种高度的自觉,不是因为丰厚的物质基础,而是因为有着共同的道德追求,实际上这对人类文明都是有启示作用的,这给了我们人类生命的尊严。
为什么这种模式能够绵延三千余年不断?我们很难理解的。很多古老的文明已经变成了文物,但是佛法还鲜活地在人间传承着,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奇迹。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