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踩踩五台土,七世不受苦”?

2023-10-11 00:10:00 发布: 人气:22
图片
图片




文化人需要文化人的生活方式


2014年我们一起在九华山学习《地藏经》的那七天是非常殊胜的。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我们仿佛如脱胎换骨一般,正报依报每天都在增上。


图片


在学习现场,前面两天一直大雾弥漫,九十九米的地藏菩萨像近在咫尺我们却看不见。然后越往后云雾越淡,学习超过一半的时候,地藏菩萨圣像在云层间就显露出来了,大家一进大门就可以隐约看到远处的圣像。到最后几天,则是阳光明媚、云开雾散,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见到圣像。

 

所以,学佛有时候需要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早期讲到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有专家学者提出这个观点,他说恢复传统文化实际上要靠文化人。那文化人靠什么?靠文化人的生活方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恢复文化的进程往往很缓慢、很艰难,甚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有一些古老的文化似乎是不可逆的,就是一灭永灭,像一个物种的灭绝一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我听到这位学者这样讲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们佛教寺院的重要性,寺院的规矩、家风的重要性。正因为我们佛弟子拥有寺院这个平台,我们一直过着传统丛林的生活方式,所以佛教文化才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就是弘扬文化需要文化人,文化人需要文化人的生活方式啊。




五台山的奇妙


图片


我们现在来到了五台山,五台山是特别有“个性”、有“识别度”的。五台山这样一种大环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首先它的气温温差很大,这跟大家习惯的气候条件是不一样的。我们人的皮肤是很敏感的,对温度的感知是非常敏锐的。

 

其次,这里的湿度、海拔跟很多地方也不一样。我们这里海拔有一千四百多米,我们平时一般不会居住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慧日寺的海拔是五米左右,月明寺的海拔也就几十米。有的人来这里三天他都还晕晕乎乎的,因为人体的内循环、血压、心脏系统等都需要调节——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从生理结构上就需要去适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殊菩萨



来到了五台山,刚开始的三天、五天、一个礼拜,你或许有点不适应,但是住久了,你会很喜欢这里。不仅你喜欢,你的有缘众生都会喜欢。因为这里远离你的家乡、远离烦恼,在这里天天想的都是文殊菩萨。这是不得了的,一念文殊菩萨,消无量劫生死重罪啊


不仅你自己忆念文殊菩萨,你的惯性还会影响你身心世界里的众生,慢慢地它们也会被改变。我们这个生命是非常奇特奥妙的,你以为你在这里,就只是你一个人在这里吗?你知道有多少如母众生都随着你在这儿。


所以,我们学佛了就会发现时间和空间是多么神奇,它们不再是有限的了。你以为你来到五台山,你占那一个床,就真的只有那一个床啊?那个空间,对你家老祖宗来说,简直比一百亩地还大啊。


你在五台山有了一席之地,那还了得了呀,这里的空间可不是普通的空间。我们在这里的每一天,不是用“天”可以概括的。一个人是不可以用时间来概括的,要看这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境里,面对着怎样的信息量。我们每天在这里听经闻法、念佛忆佛,这已经完全超越时空了,这本身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所以五台山的文化叫“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就是宇宙,这个“无量”就是指宇宙。


图片

 

我们学佛的人是开启智慧的人,一个人一旦开启智慧或者沾一点智慧的边了,就会拓展其时空的边际、受益无穷。所以“踩踩五台土,七世不受苦”,这讲的不是踩土,而碰到智慧气了。五台山是智慧山,沾过智慧山的光了,就可以保佑你七世不去堕落、受苦啊。


——三参法师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佛教慧日微信公众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只要和合,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都会拥有
· 这些规矩,是佛门的“传家宝”
· 什么是三皈依的学处
· 大乘佛教仪轨的力量
· 一板一眼,都是无尽藏
· 找到自己,就找到了佛
· 学佛修行,看似很平凡,实际很殊胜
· 佛法是来救苦救难的,不是来装点我们的虚荣
· 诵经持咒如何与佛相应
· 《金刚华藏2》| 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
· 修行者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 《金刚华藏》| 依着这个“说明书”,就能找到自己的佛性
· 到寺院祈福,怎样礼佛功德最大?
· 觉悟佛性的光芒
· 能感受观音菩萨的存在,就能感受到十方诸佛的存在
· 佛陀,与我们有多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
· 你相信你就在文殊菩萨的家里吗?
· 圆满福慧二资粮的真实力量
· 崇简习勤, 让陌生的解脱变得熟悉
· 成长背后的加持力跟成长的程度,成什么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