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华藏》| 依着这个“说明书”,就能找到自己的佛性

2023-10-08 00:01:00 发布: 人气:19
图片
图片


点击上图

跳转“佛日清凉宝”小程序

观看福建青莲寺华严法会开示第一集

时长:29分




图片

华严经法会缘起


今年适逢深日老和尚诞辰120周年,同时也是老和尚的师父圆瑛大师145周年诞,青莲净寺住持上悟下善大和尚为慈悲众生,发起华严法会。恭遇胜缘,我们同入毗卢性海,共登华藏玄门。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第一个皈依师父是上明下旸大和尚,他老人家跟深日老和尚同在圆瑛大师座下修学佛法。深日老和尚亲近圆瑛大师四十多年,一直到大师1953年在天童寺圆寂。


深日老和尚为了报师父恩,圆寂法会结束之后就登上普陀山闭关修行了。三年之后圆满出关,受到普陀山诸山长老的推举,佛教界隆重地迎请老和尚为普济寺方丈并主持全山一切事务。所以,老和尚也是普陀山文革前的最后一位方丈。


深日老和尚为了保护普陀山,把一批古老的佛像、法器申请为国家文物,所以在文革的时候没有被破坏。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普陀山保留下来的一些,就是因为老和尚前面这样一个方法。


当时,老和尚也不得不离开普陀,回到老家温州泰顺,但纵使是特殊时期,老和尚还在泰顺传了一场戒。所以,对于福鼎地区佛教的保留、重兴,深日老和尚做了极大的贡献。 


图片

▲青莲净寺深日法师像





图片

佛陀以自身的究竟圆满,

为我们做证明。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本师释迦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成道后,安住在自证的境界中,用二十一天时间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宣讲法界情况的佛经。


佛陀的身体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虽然从人间显现上是二十一天,但实际上在佛的境界里是无量无边的。所以,一切的时空都融入了华严的境界,都融入了华藏的大海。


图片


佛陀自证了大、方、广的境界,佛为什么要把自证的受用记载下来呢?为什么要留给我们今天再来读呢?这是代表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每个众生的佛性之相都是大方广的。


佛说一切法,为利一切众。佛陀菩提树下成道的那一刻发出的感叹:“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大方广”,我们众生也是具足的。


所以,佛经传到今天,过去、现在乃至未来,能够有这个福报遇到佛法的所有有缘者,即是被佛光照耀,进入佛的大方广的世界,同时也能够为我们做证明,鼓励我们好好修行。


图片
图片


我们有没有佛性?(有)。要不要找到自己的佛性?(要)。这就是读《华严经》的目的呀。所以,“经者,径也”。它是路径,也是方法,也是我们佛性的“说明书”。我们依着这个说明书就能找到自己的佛性,依着这个说明书,我们就可以修行。


我们每个人修行会不会成道呀?(会)。这个修行的因会不会有果报?今天我们在这里诵经这是什么因啊?是善因,也是成佛的因。所以,佛就是为我们所说的《华严经》,祖师为我们翻译的《华严经》,一代一代的出家人为我们传承的《华严经》,都是为了我们。


这个“大”,是指佛的体很大;“方”,指佛陀的相是周遍的;“广”,是佛利益众生的用。所以,“大方广”是佛的“体相用”,华严是佛的究竟圆满。这部经,是佛陀以自身的究竟圆满,来为我们众生做证明。


图片



图片

菩萨摩诃萨

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



“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华严经》以十为数,十代表圆满。


图片


“第一,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


轮回的众生有没有依靠?轮回之中是没有依靠的,轮回的众生都是孤独的。你说我有啊,我有房子、有存款,我还有小孩、有亲情呀。请问你能皈依你家房子吗?房子能成为你的依靠吗?你的存款能成为你的依靠吗?世间的亲情能成为依靠吗?


轮回众生没有依靠处的,生是独来独往,死也是独来独往,所以叫“无依无怙”。“怙”是救怙的意思,没有救怙者,没有人能替代我们病苦、老苦,没有办法解决的。


佛菩萨就是看到众生没有依靠、没有救怙的这种苦难,不忍心而起大悲心。什么叫大悲心?就是救苦救难之心。轮回的众生苦啊,诸佛菩萨不忍心,所以来教导我们、救怙我们,为我们做依靠,为我们做救怙者。


图片


“第二,观察众生心不调顺而起大悲。”


我们说佛菩萨看众生的心不调顺,我们自己好了,你看你家小孩心调顺吗?我们自己心调顺吗?没有信仰,心是无着落的,这个心常在愚昧中,常在贪嗔的状态里。心有千千结啊,他没有法去理顺、去观照,也没有法去调御,所以心是不调顺的。每个众生都有心,但那个心却不顺、却很苦,诸佛菩萨看了不忍心而生起了生起了救苦之大悲心。


图片


“第三,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


我们能来学佛、听经都是很有善根的呀,但是这世间是信佛的人多,还是不信佛的多呀?修行的人多,还是不修行的人多?我们自己想一想,你住的小区里有多少人修行?斋僧供佛、读诵经典、皈依三宝、戒恶修善,这是很少的。


这叫“贫无善根”啊。他世间的福报、知识或许是有的,但是出世间的智慧没有,在这个上面是贫的。世间的财富是有漏的,“富贵犹如三更梦”啊,它是不可靠的。所以,佛菩萨看到众生贫无善根,也会生起一种救苦的大悲心。


图片


“第四,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


这个“长夜睡眠”是指愚痴、不觉悟,心灵的眼睛没打开过,智慧之眼没有开过。如果一个人所注重的都在低级愚昧的状态里,这样的人生产生不了长远利益的,所谓的人生观没打开,世界观不健康,价值观也不成系统,佛菩萨看到这样的人而生起大悲心。


图片


“第五,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


我们学佛了,我们戒恶修善,身口意都是清净的,这样就有福报、有功德。一个人的心灵如果是迷惑的,心灵如果没有觉醒,那他的行为也不会很高明的。所以,觉悟的人修诸善法,不觉悟的人修不善法。请问修不善法会不会害自己?不仅害自己,也会害他人啊。佛菩萨看到这样人会不会不管?不会啊,想尽办法要度化他,所以“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


这个“大方广”是周遍的,佛光是普照的,众生是普度的。虽然我们学佛有先后,但在佛菩萨眼睛里,佛菩萨是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台山的云,是文殊菩萨在说法

“依止”才是修行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

这个“门”,需要信心才能入

【文殊寺佛像故事系列】普贤显圣

寻找人生的归处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高品位戒体,从日日闻思修里来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你能跟着走多远,祂就牵多远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觉悟佛性的光芒
· 能感受观音菩萨的存在,就能感受到十方诸佛的存在
· 佛陀,与我们有多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
· 你相信你就在文殊菩萨的家里吗?
· 圆满福慧二资粮的真实力量
· 崇简习勤, 让陌生的解脱变得熟悉
· 成长背后的加持力跟成长的程度,成什么比例?
· 修行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 有高贵的品德,才会感得高贵的人生
· 这堆积木,有佛陪你一起拆
· 《此时正当修行时》| 这恰恰是修行最好的机会
· 带着我执,是受用不到这些微妙的佛法的
· 救度里面最主要的功德力,是报身佛的力量
· 从地狱到佛国,佛性一直都在
· 到寺院体验参学,这些需谨记
· 从“有缘”明白人生
· 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我们的念头
· 越是艰难困苦,越要紧紧地跟三宝拥抱在一起
· 享受孤独——与万物同参,则能体会到万物之德
· 感受文殊菩萨老爸爸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