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
香客?
游客?
我们说的这个“有缘”,是比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的,是有佛教色彩的,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不一定听得懂的。因为能够来寺院是很特别的,它既不是商场,不能满足你的购货欲望;它也不是景点,可以观光。寺院是宗教活动场所,具有鲜明的自身色彩,它是跟文化、跟信仰有关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
来到寺院的人是有区分的。有心追随信仰而来的,叫“信徒”;只是到寺院敬香的,叫“香客”;对宗教层面没有兴趣,只看文化层面的,叫“游客”。一个人内心的搜索是对自我的定位,就有了相对应的身份名字。除了身份不同,来的因缘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主动来的,有的是被动来的。
所以我们用了“有缘”这两个字,哪怕是被动来的,还是需要有缘,只不过每个人的福报不同,呈现的缘分也不一样。有福报的人,别人没有计划带他来的,却能顺利地跟着来了;没福报的人,本来计划带他来的,结果他也会有种种原因导致来不了。
佛光
照进生命
FORIQINGLIANG
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话题讲这么多?因为我们做人平时混混沌沌的,既不反省自己的行为,也不思考我们做人的目标和自己的心念。所以,我们讲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是把大家带入这种思考,这就叫佛光。我们在分析这个话题的时候,实际上佛光已经照进了我们的生命,引导我们看生命的足迹,看生命的动机,看自己的起心动念,那我们就对号入座了。
同样的,我们来到寺院的这个行为,由于每个人的动机不一样,最后产生的生命结果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来一次就收获满满,有的人来一次没什么感觉,有的人来一次很不耐烦……各种各样的心态都有的,所以不是来过一次就会得佛法的利益的。
实际上不管有无信仰,还是各种各样的心态,只要来到寺院,我们聊过天了,喝了茶了,这杯茶滋润到你的肚子里、你的细胞里,你回去之后慢慢去回味,会发现越回味越有味道。
在这一个事情上,如果你能认识到我给你讲得越透,你听得越懂,就会一懂百懂。就怕你做事不求甚解,一时糊涂,就会一辈子糊涂。如果你想明白了,就想明白你的人生了,至少会对未来的人生多了几种思维方式。
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原来师父对事情的认知、剖析、逻辑,从因到果的整个思维方式,乃至佛法所有的精髓就在师父的讲述当中了;佛教涵盖了低级世界缜密的逻辑排列思维,还有高维世界超越时空的智慧,就在这一场聊天当中,一杯茶汤里,师父已经把这个宇宙里、人生里最高级的道理用最浅显的方式跟我们交流了。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