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福建青莲寺华严法会开示第二集
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
第六,“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
众生面对一切现象没有透彻的智慧,反而被它所束缚。就像小孩子看到玩具,他的心就被玩具吸引去了,想得到这个玩具,这就是他的欲望。被自己想要玩具的心束缚,在这个束缚中就会失去自我,就会处在一种痛苦的状态。
众生陷在欲缚当中,被不正确的观念占据心灵,造成人生的痛苦。这些苦是真实的吗?不是。只是因为愚昧、生命境界不高,所以觉得有真实的痛苦。但是在有智慧的诸佛菩萨看来,这些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佛菩萨为了利益他们、帮助他们脱离这个苦而产生大悲。
第七,“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
四生六道、胎卵湿化,一切众生都没在生死大海当中,一会儿披毛,一会儿戴角。投生于四生六道,就像换衣服一样;生命在各个物种中穿梭,就像去商店、花园一样。
请问这样的众生能自己解决生死问题吗?解决不了。所以佛菩萨看到众生沉迷在生死大海里,就像救生员一样,跳入大海去救助。
第八,“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
我们错误的身口意使得我们在生死轮回中,或是短命,或是贫穷,或是丑陋,或是孤独,种种不如意就像生命的种种病一样。这些病是谁感召的?我们自己,叫“自作自受”。虽然众生自作自受,但佛菩萨看着这些苦难,就像病在自己身上一样,忧心忡忡,所以诸佛菩萨看到众生的这些病苦而产生大悲救苦之心。
第九,“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
“无善法欲”,就是没有做好事的欲望,没有做好事的想法,没有做好事的动力。你拉也拉不来,劝也劝不来。
世间很多很多人是无善法欲的。请问无善法欲的人,前途是光明还是黑暗的?黑暗的。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痛苦的。他的生命是解脱的还是轮回的?轮回的。
不仅轮回,还轮回得没质量。因为他不造善法,有善法才会得福报,有善法才会有快乐,十善法具足才能做人天啊。连善法欲都没有,那简直不堪设想,前途一片黑暗,无边的苦海等待着。诸佛菩萨不忍众生受这样的苦,为了救护他们而起大悲心。
第十,“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
佛陀告诉我们,有两种人是比较可悲的,一个是前面说的“无善法欲”,对善法没有好乐之心,他还没有起步学佛;还有一种是虽然已经学佛,但半途中断了。
学佛对命运的转变,有的人非常迅速、立竿见影;但对有的人,就像烧开水一样,不是说一下子就烧开的;有的人甚至学了佛之后还生病了。请问一个人如果学佛了,生病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啊?好事。为什么呢?叫重罪轻报。学佛人生病了是消业障。
有一句话叫“为善之人,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祸要远离的时候它也有相貌的,有时候或者生病了,或者起烦恼,你只要坚持住就行了。
所以大家学佛要有一些同学伴侣,相互勉励,有经验的带没经验的。否则没经验的人,“我怎么学佛反而不好了呢?”他就害怕了。有经验的说:“这是好事,这是学佛的瑞相,消业障了,消业障了。”业障越消越少,就都净化了;福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但这个过程我们自己不能被吓到,要明白这个道理,坚定自己的信仰,继续走下去。
有的人学佛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良朋伴侣,没人劝勉他、告诉他,他就生了退堕之心。本来戒恶修善挺好的,有人跟他说“好人没好报”,他就听进去了,退心了。社会上有很多不正确的说法的,但佛法都是正确的说法。所以要学习佛法,亲近善知识,给我们正确的人生答案。
诸佛菩萨对于退失佛法的人也是愈加地可怜、悲悯,纵使众生对佛法退失信心,佛菩萨救度他的心不会退转。
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净土法门里,《普贤菩萨行愿品》就出自《华严经》,“十大愿王”导归净土。
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读了经典之后,就会知道连礼拜都分十个。
第一 我慢礼
我们来到寺院都会拜佛,但有一些人,他不了解佛是什么,也没有恭敬心,以一种傲慢的心在礼,这种礼是不产生功德的。
第二 唱和礼
散乱着心,一边作礼一边跟别人说话。他只是做一做动作,心没有到,叫唱和礼。
这两种礼法都是不如法的。
第三 恭敬礼
我们大多数人学佛了,了解佛了,就会恭敬佛了。一边礼,一边心跟礼是相应的,心态是恭敬的。
第四 无相礼
不仅仅心是恭敬的,而且心处于有智慧的状态,知道佛是什么。请问佛有没有形象?《金刚经》里佛陀问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说:“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为什么?因为佛是福慧圆满的,福慧圆满的佛你从相上是看不到的。
就像一个人哪怕内在修了很多很多的功德,但从外相上别人是看不出的。最多说这个人很有福相,但智慧是无相的。那我们怎么能通过外相知道佛陀智慧的圆满呢?就要读诵经典、深入经藏,要亲近善知识,这样就会慢慢地开智慧。开了智慧叫“诸相非相”,《金刚经》里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于一切相都能够不住的话,这样的人他能见到真正的如来。
第五起用礼。第六内观礼。第七实相礼。第八大悲礼。第九总摄礼。十无尽礼。
你看礼拜佛还有这么多内容,我们如果不学佛,怎么会知道啊?这十种礼法我这里稍微提一下,代表我们要深入经藏,我们要好好地来念这部经。
长按二维码 | 关注我们
● 佛教慧日 ●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