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

2023-10-16 00:06:00 发布: 人气:11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福建青莲寺华严法会开示第二集

图片


图片
图片



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



第六,“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

图片


众生面对一切现象没有透彻的智慧,反而被它所束缚。就像小孩子看到玩具,他的心就被玩具吸引去了,想得到这个玩具,这就是他的欲望。被自己想要玩具的心束缚,在这个束缚中就会失去自我,就会处在一种痛苦的状态。


众生陷在欲缚当中,被不正确的观念占据心灵,造成人生的痛苦。这些苦是真实的吗?不是。只是因为愚昧、生命境界不高,所以觉得有真实的痛苦。但是在有智慧的诸佛菩萨看来,这些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佛菩萨为了利益他们、帮助他们脱离这个苦而产生大悲。


第七,“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


四生六道、胎卵湿化,一切众生都没在生死大海当中,一会儿披毛,一会儿戴角。投生于四生六道,就像换衣服一样;生命在各个物种中穿梭,就像去商店、花园一样。


请问这样的众生能自己解决生死问题吗?解决不了。所以佛菩萨看到众生沉迷在生死大海里,就像救生员一样,跳入大海去救助。


图片


第八,“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


我们错误的身口意使得我们在生死轮回中,或是短命,或是贫穷,或是丑陋,或是孤独,种种不如意就像生命的种种病一样。这些病是谁感召的?我们自己,叫“自作自受”。虽然众生自作自受,但佛菩萨看着这些苦难,就像病在自己身上一样,忧心忡忡,所以诸佛菩萨看到众生的这些病苦而产生大悲救苦之心。


第九,“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


“无善法欲”,就是没有做好事的欲望,没有做好事的想法,没有做好事的动力。你拉也拉不来,劝也劝不来。


世间很多很多人是无善法欲的。请问无善法欲的人,前途是光明还是黑暗的?黑暗的。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痛苦的。他的生命是解脱的还是轮回的?轮回的。


不仅轮回,还轮回得没质量。因为他不造善法,有善法才会得福报,有善法才会有快乐,十善法具足才能做人天啊。连善法欲都没有,那简直不堪设想,前途一片黑暗,无边的苦海等待着。诸佛菩萨不忍众生受这样的苦,为了救护他们而起大悲心。


第十,“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


佛陀告诉我们,有两种人是比较可悲的,一个是前面说的“无善法欲”,对善法没有好乐之心,他还没有起步学佛;还有一种是虽然已经学佛,但半途中断了。


图片


学佛对命运的转变,有的人非常迅速、立竿见影;但对有的人,就像烧开水一样,不是说一下子就烧开的;有的人甚至学了佛之后还生病了。请问一个人如果学佛了,生病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啊?好事。为什么呢?叫重罪轻报。学佛人生病了是消业障。


有一句话叫“为善之人,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祸要远离的时候它也有相貌的,有时候或者生病了,或者起烦恼,你只要坚持住就行了。


所以大家学佛要有一些同学伴侣,相互勉励,有经验的带没经验的。否则没经验的人,“我怎么学佛反而不好了呢?”他就害怕了。有经验的说:“这是好事,这是学佛的瑞相,消业障了,消业障了。”业障越消越少,就都净化了;福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但这个过程我们自己不能被吓到,要明白这个道理,坚定自己的信仰,继续走下去。


图片


有的人学佛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良朋伴侣,没人劝勉他、告诉他,他就生了退堕之心。本来戒恶修善挺好的,有人跟他说“好人没好报”,他就听进去了,退心了。社会上有很多不正确的说法的,但佛法都是正确的说法。所以要学习佛法,亲近善知识,给我们正确的人生答案。


诸佛菩萨对于退失佛法的人也是愈加地可怜、悲悯,纵使众生对佛法退失信心,佛菩萨救度他的心不会退转。

图片



图片



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


图片

“故菩提萨埵者,上求下化。”“菩提萨埵”是“菩萨”的全称。什么叫菩萨呢?自身觉悟了,但是为了救度众生的缘故,不忍心自己一个人求解脱,开一辆“大车”来,载所有有缘人都登上彼岸,都离苦得乐。所以菩萨叫“觉而有情”,自己虽然觉了,但是对苦难众生还充满慈悲的情感,不愿意舍弃任何一个有缘众生。


佛法在人间三千多年,就是因不忍众生苦的缘故,才延续在这世间。所以“菩提萨埵者,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唯愿诸众生,皆共成佛道。”成佛道就是圆满福、圆满慧。


学佛的人,是不是福报越来越大?社会上有一句话:“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小富是靠勤劳的,勤劳能致富;大富靠什么?靠命,命里有没有福报。福报从哪里来?从布施供养中来,从亲近三宝中来,从尊敬出家人中来。因为出家人为人天福田,一个人懂得恭敬三宝,知道尊敬出家人,这个人一定有福报。所以古往今来,从皇帝到社会名流,我们所知道的,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恭敬三宝的。

图片

“皆共成佛道”,成佛的过程就是修福修慧的过程。所以我们深日老和尚的师父圆瑛大师就叫“三求堂主”。哪三求?第一求福,第二求慧,第三求生净土。


学佛的人,是求福得福、求慧得慧、求生净土得生净土。这就是因果关系。我们如果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佛菩萨就高兴啊。那世间人不知道这些,糊里糊涂地活着,佛菩萨会不会伤心啊?也会是伤心啊。


所以我们要做明白人,不能做糊涂人;要做幸福的人,不要做苦难的人。


图片



图片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净土法门里,《普贤菩萨行愿品》就出自《华严经》,“十大愿王”导归净土。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读了经典之后,就会知道连礼拜都分十个。


第一  我慢礼


我们来到寺院都会拜佛,但有一些人,他不了解佛是什么,也没有恭敬心,以一种傲慢的心在礼,这种礼是不产生功德的。


第二  唱和礼


散乱着心,一边作礼一边跟别人说话。他只是做一做动作,心没有到,叫唱和礼。


这两种礼法都是不如法的。


第三  恭敬礼


我们大多数人学佛了,了解佛了,就会恭敬佛了。一边礼,一边心跟礼是相应的,心态是恭敬的。


第四  无相礼

图片


不仅仅心是恭敬的,而且心处于有智慧的状态,知道佛是什么。请问佛有没有形象?《金刚经》里佛陀问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说:“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为什么?因为佛是福慧圆满的,福慧圆满的佛你从相上是看不到的。


就像一个人哪怕内在修了很多很多的功德,但从外相上别人是看不出的。最多说这个人很有福相,但智慧是无相的。那我们怎么能通过外相知道佛陀智慧的圆满呢?就要读诵经典、深入经藏,要亲近善知识,这样就会慢慢地开智慧。开了智慧叫“诸相非相”,《金刚经》里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于一切相都能够不住的话,这样的人他能见到真正的如来。


第五起用礼。第六内观礼。第七实相礼。第八大悲礼。第九总摄礼。十无尽礼。


你看礼拜佛还有这么多内容,我们如果不学佛,怎么会知道啊?这十种礼法我这里稍微提一下,代表我们要深入经藏,我们要好好地来念这部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二维码 | 关注我们

●  佛教慧日 ● 

微信公众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大乘佛教的仪轨功德力
·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 佛陀的事业功德是用来做这个的
· 从二元的分别,皈入到无分别大智的境界
· 受苦跟智慧之间是什么关系?
· 把心灵恢复到最原始的状态
· 当三宝的形象,出现在梦里
· 苦都不觉悟,还想乐觉悟?
· 唤醒我们的人,是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这是只有三宝才能完成的任务
· 求福报?求智慧?这里都有!
· 轮回是要奋力而超出的
· 若真修行,哪一个法都是最殊胜的
· 三宝是一艘宇宙船,接驳我们出离苦难
· 智慧和道德的关系
· 步上安全修行的轨道
· 修行的瑞相
· 这件袈裟,可以覆盖我们的未来
· 为什么“踩踩五台土,七世不受苦”?
· 只要和合,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都会拥有
· 这些规矩,是佛门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