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文殊菩萨现比丘相
在任何时代,佛法的住持都是靠比丘的。比丘能宣扬佛法,比丘能住持三宝,比丘能传承佛法,令佛法不灭。连地藏菩萨都恒现声闻形、现比丘相。
佛教住世要仗僧宝住持。虽然是佛、法、僧三宝,但僧宝是住持三宝的,有僧宝住世,我们才能得到皈依。
佛教的文化传承很神奇,乍一看,好像没什么组织,也没有血缘性,更没有民族性,纯粹信天由命一样。但为什么佛教能传承三千多年,而且还经历了历史的检验,经历了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考验,在各种文化背景下被思考,越来越被有思想的人所接受?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佛教不是那么简单的,即便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也没有办法去概括祂。所以,我们要保持着这种传统的传承,先要皈依三宝,成为三宝弟子,学习了之后才能用生命去体验,然后才能证明佛法的真理,佛教叫“信、解、行、证”四个步骤。
MANJUSRI
MONASTERY
▲10月12日,比丘相文殊菩萨前,现红色透明舍利
我们信仰佛,不是因为信仰佛有多少好处。就像孔夫子的坚持,最后徒弟们都饿得晕倒了,琴都弹不动了,对他最有信心的学生子路问:“夫子,我们弘扬这个道,有价值吗?我们怎么混得一口饭都没有了呢?眼看就要饿死在这里了,夫子,这有意义吗?”老夫子也饿着肚子跟他的学生说了一句话:“君子固穷。”
经典记述
《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一个要做仁人君子的人,有什么好处吗?在这个世界,逆水行舟有什么好处?做中流砥柱有什么好处?粉身碎骨而已。我们信仰,我们修行,不是要求佛给我们什么好处,而是我们明白道理了之后,要在黑暗里点灯。我们忏悔自己的业障,也替所有的众生忏悔业障;我们修改命运,也替所有众生修改命运。
为什么黄庭坚能列入“二十四孝”?我们看他受戒的发愿文就知道了:“一切众生,为酒颠倒,应受苦报,我皆代受;一切众生,为淫乱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一切众生,为杀生故,应受苦报,我皆代受。”
不单单我不做这个恶行,天下做这些恶行的人,他们应堕地狱的罪过由我来承担。这不是利益的交易,这是一种无怨无悔的承担啊!
明白这个了,我们才会知道为什么中华文明在世界这么伟大,为什么无论经历怎样的历史巨浪,它都不会被淘汰、不会被中断。因为总有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延续着这种精神,高举着这面飘扬的旗帜……
黄庭坚 《发愿文卷》
< 从右至左滑动查看 >
有了彼岸的智慧、心愿,才有做入世事业的资格。在中华文化中,也是说先要建立彼岸的智慧,叫“形而上学”。
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很多是因为出世的智慧不足。所谓“鲲鹏之志”,“鲲”作为生物学意义的一个生命,也是先要扶摇直上化为“鹏”,你能出离这个生物圈了,才能够有“鲲鹏之志”,才有入世的资格。否则,入世就只有贪嗔痴的无明状态,沉沦于轮回,谈何超越?
中华文化复兴,就是打通出世之道,明白形而上学,从而实现人人觉醒。人人觉醒了,人人都是佛菩萨了,人人都能回过头来做好人了,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所有一切的前提,就是老子《道德经》开篇所言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了,才能亲民,才能止于至善。“明德”是什么?就是智慧,就是佛性。恢复了佛性,才能完美人性,才能自利利他。自利利他之道越来越圆满,才能止于至善之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先要明白什么是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化,先要认识到复兴的是什么,什么精神值得复兴;学习圣贤,就要懂得谁是圣贤。我们来到圣地,三皈依成为佛弟子,以种种超出世间的功德,回作清净入世间的事业,这就不愧为炎黄的子孙。所以,为了赢回我们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也要好好地学佛啊!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