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公上人: 修行直指 学佛精华

2023-12-11 21:40:00 发布: 人气:20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图片

对于有缘的、有信心的人,

师父悟公上人就是真实地降生过人间。


他以八十五岁圆满历程所形成的巨大财富   

永恒地陪伴我们、启迪我们、加持我们。


虽然老人家圆寂十二年了,

但是对弟子来说,

他的法身,他对我们的启迪,

从未离开。


图片

修行直指 学佛精华

图片
图片


这是二零零五年师父在杨岐寺念佛堂的开示。片名就叫《修行直指》。这个片名,是师父认可的;这部片子,是师父生前看过的。


为什么叫《修行直指》?因为这个短短的视频浓缩了师父一生学佛的精华。如果你有心把里面的文字连成一篇文章的话,就会发现师父讲的是不需要修改的,“句句都是金刚语”。


我们读佛的经典,字字句句也都是金刚语,但是当由一位修行者悲心切切地向我们娓娓道来时,因为里面蕴含了他切身的修证,就使得这些法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图片


佛教里最关键的东西,“戒、定、慧”,师父在开示里都讲到了修行的窍决。所以师父的开示篇幅不长,但含金量极高。我跟大家结缘、讲法,讲到最后有可能就是为了给它作注解。


但从二零零五年到现在,十二年过去了,我一直还在做铺垫工作。虽然这两年开始讲经了,但《修行直指》的开示到现在我还不敢解释。因为对于佛教群体来说,讲解的对象因缘成熟了吗?信根淳厚了吗?福德具足了吗?换句话说,听的资格具备了吗?


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去真实精进地修持佛法。千万别走过场,菩萨戒不在戒牒上,皈依也不在皈依证上。


图片


能听闻到师父讲解的这么甚深的法,是稀有的!师父身口意的功德就在那里,他所呈现的,是与佛佛祖祖一模一样的功德。通过屏幕,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他说法时的大悲。但你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在看到“修行直指”四个字的时候,有没有生起难遭难遇的想?


如果我们珍惜,就会得到永恒的加持;如果不珍惜,就会失之交臂。对于世上很多无缘的人来说,师父跟没有来过是一样的。师父这个生命,是要住持佛法的,是要教化、拯救众生的,而他所要拯救的对象却不了解他,这就是世界的悲哀、众生的悲哀。


对于有信心的弟子来说,师父的生命就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的生命就是师父生命的延续。我们在生命里值遇了师父这样的圣者,就要把他小心翼翼地呵护在生命的宝匣里,珍藏好。


在师父永恒的温暖里,我们的生命会越来越壮大。


摘自2017年12月慧日禅寺纪念悟公上人

圆寂十二周年法会开示


图片



修行直指

悟公上人开示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样具备,平安吉庆、吉祥如意。


佛法道中求佛法,智慧法中求智慧,解脱道中求解脱。佛法是智慧之学,世界是谛学,四众弟子讲德学。


机缘难遇,这次有法师从香港弘法到此,这是难得稀有之事,我们大家一起共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生无灾难病苦,最终直往极乐净土,这是我的一个愿望。印光老法师亦曾有言:


我佛弘开八万门,唯此念佛最为尊。

千江月是天上月,谷中风是垄头风。


种熟脱三,事事不非。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历代祖师,都用“种熟脱”三益阶段的方便来利益、度化众生。种在久远,熟在过去,脱在现在;种在过去,熟在现在,脱就在未来。所以,先要下种。

 

弥勒菩萨也曾用方便善巧,无声说法: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短短四句,有事有理。在事相上,布袋和尚种过的稻,草也不会出,水也不会干,都能够丰收;在理相上,这里的手是信手,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由信下手,然后还要放下。要先看破世间的一切,看破以后能够放下,放下以后能够自在,自在以后才能解脱。

 

弥勒菩萨劝修西方偈云:


能劝二人修,比自己精进;

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

如劝百与千,名为真菩萨;

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


所以,这个“劝”字非常非常要紧。人要劝,鼓要打,鼓不打不响,人不劝不善。我们现在此地的诸位善知识,的的确确是吃素、念佛,样样做得好。这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劝的力量。

 

阿弥陀佛曾化为比丘,即净土宗祖师善导和尚,劝导大家念佛: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的另一化身——永明智觉延寿禅师,也曾在其所著的《宗镜录》里这样劝导我们:


思思徒自思,思思徒自苦;

息思即是道,有思终不睹。


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功,要息心念佛。一念清净心,便是法王印。无论修哪种行门,心若不清净,道业不成就。要修到心地清净,才方与佛法相应。


我们各位自己回思回思,心里想想,我们念佛的时候,还有什么思想?还有什么念头跑出来?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看不破? 


念佛要念到心清净,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这样,才方能够一人修行,一人生西方,生到西方永不退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通过清净念佛一生成就道业,见佛了生死,然后再回来娑婆,方能善巧方便,教化众生。


我们天台宗有二十五方便,这非常要紧,要调治好。修行人不管修哪一种行,心里都要惺惺寂寂,假如处于昏沉状态,道业不得成;处于散乱状态,则功夫不得力。


所以,普陀山磐陀石上写有四个大字——“惺惺寂寂”。惺惺寂寂是,惺惺散乱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这是修行的关键。一个是昏迷,一个是妄想,这两种是修行人最大的毛病。毛病不除掉,道业不成就,自己也不能得到轻安。


一定要有清净心,这样佛都给你印可:“难得!难得!”今天如是念,明天也如是念,不要调。就像走路一样,要认清楚路,然后直走去。祖师也曾讲过,在佛说过的无量法门中,念佛法门是最稳的。不费功夫不花钱,只要心头念头坚,如果心不坚,那么就会被妄念所转,被昏迷所盖。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心里要静下来。


我在普陀山时,那里还有一位明瑞法师,他是圆瑛老法师的法徒。他曾经请教过印光老法师、兴慈老法师,要怎样念《大乘妙法莲华经》?两位老法师都没有回答他。有一天,他到我的住处来,先是三弹指敲门,我一听,晓得这是禅和子,我说:“请进!”他说:“法师啊!这个念经文是快好呢,还是慢好?”我讲:“你快嘛,自己要听清楚;你讲慢嘛,如果嗑睡打打,这个慢不起作用。”


诵经、念佛如此,一切法门亦如此。并不是快,也不是慢,要样样取于中道,合情合理,不快不慢,不即不离,自自然然。


比如天台宗止观,数进不数出,我也学过的,这也不容易。随它自然,就是惺惺要寂寂,寂寂要惺惺,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基础,下手的关头。不仅惺惺还要寂寂,不仅寂寂还要惺惺。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入定,就是用这四个字:“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所以,“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 


观世音菩萨同我们特别有缘,我们于观世音菩萨若见若闻,都会种下菩提之种。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佛道,佛道就是广大心,所以心量是最大的。世间一切没有超出心的,心生法生,心灭法灭。香港圣一法师曾在大佛寺亲笔写给我这两句:“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


天台山的寒岩、明岩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最后,活活的人走到山崖里面进去了。 因为他们有如意通,佛菩萨都有如意通。到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是有廊柱的,但是你要走过去头不会碰的,就有这样的稀奇,这就是如意通,无碍的。所以,阿弥陀佛不仅寿命无量光明无量,而且阿弥陀佛国土没有障碍,叫无碍佛、无碍光佛!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是铁围山也遮不牢,在铁围两山间幽幽冥冥中,就能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


阿弥陀佛的光明有些人不晓得,“我要求开智慧,求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求消业障,求观世音菩萨!”孰不知阿弥陀佛的光叫智慧光,阿弥陀佛念得多是会开智慧的。阿弥陀佛念得多还会消业障,就这么稀奇!你的衣服邋遢了,要用肥皂洗干净,你心里业障重怎么办啊?有人跟我讲:“师父啊,我业障重!”业障重,你业障拿来给我称称看。


南无阿弥陀佛!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相关文章
· 这是佛弟子的这期修学
· 用佛法修建我们的精神世界
· 朝圣永嘉大师舍利塔开示:《世间芬陀》之人天福田是真实修出来的
· 悟公上人:念佛要念到心清净
· 《佛说圣众因果选集》| 身世之谜 ‧ 学医历程(下)
· 清凉日志|金界飞天花 福城遍清凉
· 法灯心灯,灯灯相续
· 百年前中国寺院僧侣老照片
· 恭迎药师佛圣诞|祈愿一切有情诸事圆满、福慧双增
· 恭迎药师佛圣诞|满世间出世间善愿,最适合现代人的修行法门
· 恭迎药师佛圣诞 | 入佛陀的救护体系,远离疾苦,增福增寿
· 百年前中国寺院僧侣老照片 I 出家人的精气神
· 纪念赵朴初诞辰116周年|赵朴初居士的主要思想及其贡献
·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 恭逢弘一大师诞辰纪念日 || 弘一大师的“人生三层楼”
· 王羲之小楷:佛遗教经
· 菩萨在人间的动力
· 《华严经》 | 百喻菩提心
·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慧明
· 隆重推出《云居云》| 纪念虚云长老重兴云居山七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