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的。
我见到我师父时,他老人家七十多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老和尚修得炉火纯青!”
“炉火纯青”,就是这四字。可以说你都看不出他身上有明显的道的痕迹,但是又有微微扑面而来的道的状态。就像孔夫子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拘于礼,而身心、语言、行为、精气神都处在与天地大道合一的状态。
01
稀
有
自在往生
河南有一种官窑叫钧瓷,我去那里时,他们跟我介绍说,这个钧瓷烧制是非常难的,多少件里面出不了一个成品,所以就显得很宝贵。
在这个娑婆世界里,要出一位高僧大德也是不容易的。这个世界叫凡圣同居“浊土”,诸佛菩萨应化到这里来,有多少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就失败了。能够从头到脚把自己的修行路很完美地呈现出来的,是不多的。
那同样是高僧大德,如果是精严地自修,最后往生得非常精彩,也不称为稀奇。能够度化这么多众生、兼顾这么多寺院,最后预知时至,身无病苦,意不颠倒,自在往生,并且能够在圆寂前三天留下讲法影像的,那真的是非常罕见的!
02
证
明
自修自了
我那个时候在师父身边,师父常常自言自语地说这一句,“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他也经常讲灵岩山老和尚的那句,“自修自了自安排。”
我那时也想,师父为什么讲这样子的一种境界呢?实际上作为一个修行人,这是一种证明,活着洒脱,最后走得也要洒脱,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人世间这么难得的一位圣者,我们要是隐没他的德,这是有罪过的。我们是打内心里真诚地去赞叹,真正地去分享。
所以哪怕别人不理解,我们也要去弘扬。分享一个人的高贵品格,把他的品格变成我们的品格,把一份品格变成百千万亿份品格,然后让这样的品格光耀人间,这就是我们弘扬佛法的目的所在。
03
事
业
福慧庄严
当你念佛的时候,佛的德就充满你的心。我们纪念师父,就是让他的功德温暖我们的心,以他福慧的庄严来庄严我们的人生。这是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很重要的一个事业。
弘扬佛宝、法宝、僧宝,都是三宝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修行的组成部分,甚至这也是佛法住世的重要标志。对僧有信心,我们才会对法深入,才能开智慧,才能见佛的功德利益。
04
理
解
但中国文化有这么一种深奥,不是个中人,不知个中味。
如果不是从修行上去认知的话,你只是觉得这个老和尚很亲切,很和蔼,像家里的爷爷,那这样的情感是不能维系多久的。如果你不是从道上去理解他,他对你生命所起的作用就不会恒常,不会持久,不会穿越时空。
所以哪怕我们竭尽全力地给大家介绍师父,你还是要通过自己的修行去真正理解,不修行你无法深刻地感知。真正好的修行人都是很平凡的,他是不二的,是没有凡圣的区别的。所以他才能与天地合一,带领众生超越时空,超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