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20220000575
/ Om Ar Hum /
在生命的生、老、病、死里,只有病才可以治。并且能治的病也极其有限,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的。
很多人有一种概念上的错误,就是把“老”当成病。实际上“老”是一个过程。如果老了也去找医生,医生自己也会老,那医生找谁呢?
“死”也同样。有生必有灭是自然现象。有的人把死当成病,在医院里耗着,吊着管子,各种医疗手段都用上。实际上只不过医疗器械在那里工作而已,作为医生实在是没办法的。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很清楚的观念。作为佛弟子,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就是对生老病死的思维不够深刻。佛陀出家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生老病死。祂游四门,目睹生老病死的现象,苦苦思索。
父王劝祂:“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我虽然作为国王,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仅国王解决不了,天上的天王也要经历这些,你怎么能违背这最基本的规律呢?”但悉达多太子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靠什么解决?靠转轨。跳出三界外,才不在五行中。
佛教说“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我们的身体属于业报身,这业报身的生老病死,要拿什么去面对它?只有修无漏法,念阿弥陀佛。
但一句“念阿弥陀佛”,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超越时空,那什么超越时空?但哪怕就是告诉你,我们的心超越时空,也还不算负责。悟公上人说“佛法是心法”。我们的心很复杂,心能制造天堂,也能制造地狱;心里既有创造轮回的心,也有需要去开智慧、明心见性的心。所以才需要有道场,需要有一种生活,我们天天思考在这里。
所以佛法不是那么容易的。你问佛法,老和尚可以很简单地说“念阿弥陀佛”,再细一点“念佛念心,心念佛”,你就去领会吧。你说他说错了?他没说错,但实际上不容易了解的。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不是过一辈子,你就了解你的生命的。人类最大的课题之一就是怎么认识自己,一切教育的根本就是为了了解自己。
所以大家要用佛法的智慧来自我解剖,一个人单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自我认识的,要凭借佛的智慧才能够实现。
——三参法师
【佛教慧日】
Find Me |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