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的功德无量无边地大

2023-12-16 00:02:00 发布: 人气:12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法的基础就是和合


我们学佛,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温和的人,要能跟大众和合共住。


出家人每次半月诵戒都会提到:“同一师学,如水乳合。”就像一滴奶滴到了水里,就没有办法再把它分离出来,我们修行人也要如此。


在道场里,听经闻法、打坐念佛,都是无上吉祥和宝贵的。我们置身于此,要去体察这种幸福,和合一味于其中。


图片

佛门“六和敬”: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和合是特别重要的,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合了,佛陀正法才住在世间。佛法虽然说慈悲,可以无遮地慈悲、无极限地慈悲,但必须要有和合的特质。有一个比喻说,“大海虽大,不容死尸”,佛法慈悲广大,却唯独不容许不如理如法的人。违背了法性,就融不进佛法的大海之中。


如果一个道场里面有不和合,那就是一个硬伤、缺陷。法的基础就是和合。没有和合,做什么法都不能成立,做法就有污染,就不圆满。不和合时,僧团就像徒有其表,里面的力量是不存在的。再严重一点,善知识都会没办法住持。和合可以令三宝住世,不和合可以让三宝消失。


图片



图片

人和了,万事才能兴旺


佛教里讲“千里寻师,万里寻友”,道友间和合是很重要的,在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第一不能违背善知识,第二道友第一亲。


道友就好像亲兄弟,你家亲兄弟如果闹不和,闹矛盾,父母会心痛,这是天下最残忍的事,是很不幸的。弟子间和合是师父长久住世的好缘起。


所以,大家在一起和合共住,这是最现实的修行,也是最底线的修行。和合既是底线,也是高的境界。一个道场能够和合,就有正法,如果不和合,不要说佛法,就连世间法也谈不上。因为一个家庭也是“家和万事兴”,人和了,万事才能兴旺。

图片



图片

和合的功德无量无边地大


和合的功德也无量无边地大,只要和合,所有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都会拥有。反过来说,不和合的罪过也特别特别地重。如果说,和合能够即身转凡成圣,那不和合的罪业,就会让所有的美好立刻消失,吃饭不香了,觉也睡不着了,什么都改变了。


持戒有一种叫“止持”,恶必须要止;还有一种叫“作持”,善必须要做。见善不做,也是一种罪过。好的要立刻去做,不好的自己马上清理掉,要呵护住这种如法的美好的状态。


图片


我们想要超越自己的业力、超出众生共业的洪流,要仰仗三皈依体。皈依三宝,具体的表现就是皈依僧团,“皈依僧,息诤论,同入和合海”。


和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符合于正法的。修行路上,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抵不过业力,还是需要常住的力量、大众的力量,甚至师兄弟间和合的力量来加持。能做到和合,大家在一起就是力量,你即使有点业障,以大众的加持就把你带过去了。修行者和合一味、如水乳合,才会有对抗魔的免疫力,才能够自救。


这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集体的和合的力量。当个人的力量融在“道”里,成为“道”的时候,我们才能超越自我的小的个体,与大道合一。


图片


图片

无我和合,是一种庄严


和合的根本原理,来自于人是没有独立存在的,物是没有独立存在的,所以人无我、法无我。一切法空无自性,一切法皆是因缘,一切法皆因和合而生,这就是宇宙本然。所以,和合就是尊重,就是认知,就是遵循万法之本然。


 “和合”就是无我。无我执的时候,生命呈现的是最阳光的状态。佛的刹土都是以无我的生命状态而成就的。无我和合,这是一种庄严,也是一种加持。我们制造了这种庄严,也受这种庄严的加持。


图片


和合所发出的金色亮光,就犹如每一个人放下了自私自利,把自己的生命全然地开放之后所点起的菩提心灯一样,这就是一片光光相照的光明的海洋,我们就能自利利他,就能帮助这个世界。如果有缘分,那就万善并行,利益这个世界,这也是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时机因缘不成熟,那就“独善其身”。


不疑惑,不烦恼,不执着,大家各司其职和合一味,三宝这条船,帆才能鼓得特别漂亮,航向才能准确无误,在轮回的大海上,承载更多的众生驶向彼岸。



图片
图片

五台山的云,是文殊菩萨在说法

“依止”才是修行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

这个“门”,需要信心才能入

【文殊寺佛像故事系列】普贤显圣

寻找人生的归处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高品位戒体,从日日闻思修里来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你能跟着走多远,祂就牵多远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脾气、和合与见地
· 这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在这里?
· 学佛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 朝圣,也是一种“印证”
· 在寺院里找到心的体验
· 法乳恩深   恒住心莲
· 文殊寺,冬日的雪与修行
· 没有福报是开不了智慧的
· 要想结束轮回,就要打破自私模式
· 节约精力,用在学佛上
· 把精力都用在依理起修上
· 舍利、智慧与光明——瞻礼永嘉大师塔记
· 只有信心才能饮到这个“无死甘露”
· 如果心中对佛法有了真实的感受,一定要守护住
· 学佛,从哪里开始,怎么学?
· 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 远离安逸
· 善知识具有灭诤除疑的智慧功德
· 修行,从这里入手
· 念佛念心,心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