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精力,用在学佛上

2023-12-13 21:3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Part 1


三宝的利益要从恭敬处求





我们在听经闻法的时候,要怀着恭敬的心,也要发广大的菩提心。有了恭敬心就可以自利了,自己可以得到净化、启迪智慧、消除业障;发广大心,也代表一切众生在这里听闻佛法。


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我们坐在法堂里发着广大心听经闻法,那就是庄严肃穆的;发虔诚心,自己当下受益,因为三宝的利益要从恭敬处求。


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菩萨本身是智慧很高的,但为了利益众生,弯下腰,垂下祂的手,像阿弥陀佛常伸手一样,叫“垂手接引”。所以,我们在法堂看的这些片子,它承载了佛法,这是当代弘扬佛法对众生机的一个方式。不要觉得好像都是平时很熟悉的场景,离我们很近,就生不起恭敬心,而是要越发有恭敬心。


恭敬心也是要平时常常训练的,慢慢地才能越来越有恭敬的状态。就像孩子对父母的孝心一样,实际上是需要训练的。从我们本有的对父母就有这种亲情的爱,对父母依赖的情感,然后经过慢慢的训练,提升到孝心的理性情感。孝心是子孙的修养,有它的先天基础,必然也要有后天理性的培养。





图片


Part 2


听经闻法的人能安住在修行的苦里

并且享受于其中





学佛也是这样,我们常常会讲到虔诚心,实际上,它又是一个课题,也是我们在这里慢慢培养自己的一个品质,然后广大心又是一个修行内容。


就像老师抛出一个作文题目,学生要写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拿到最高分数。也就是说,佛教里的任何一句话,它需要很多功夫去深刻修行,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达到的一个结果。


所以,佛教的修行是一件既规律又蛮辛苦的事情。从普通的层面来理解,大家觉得学佛修行就是要离苦得乐,肯定要舒服一点,没想到修行也这么辛苦。


这也就形成了听经闻法的人能让自己安住在这个辛苦的状态里,而且能享受于其中;如果没有闻思教法,没有形成这个文化自信,心里没有得法受用,就会去追求世间的那种安逸。




图片


Part 3


节约精力来学佛





所以,修行的精进是需要动力的。如果放逸是烦恼的话,那降伏烦恼是需要加持力的。一个很精进的道场,它的背后一定有很大的法的加持力。


同时,修行也是需要体力的。世间的那些事在可有可无的时候,就要选择无,或者是少一点有,节约一点精力,用来学佛的时候用,因为学佛也是很耗财力、物力、人力、体力的。


丛山老和尚为了能供养三宝,平时花钱很节约的。他能走路的时候不坐车,能光脚的时候不穿鞋,真的叫省吃俭用啊!他就是这样子把节约出来的钱用来供养三宝。


我们也要节约一点精力出来学佛,不能在法堂里打瞌睡养神,一回去了就眼光发亮,精气神特别足,这就不太好。我们要在该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要把生命的精力全心全意地用在跟上僧团的节奏,这才是正确的状态。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把精力都用在依理起修上
· 舍利、智慧与光明——瞻礼永嘉大师塔记
· 只有信心才能饮到这个“无死甘露”
· 如果心中对佛法有了真实的感受,一定要守护住
· 学佛,从哪里开始,怎么学?
· 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 远离安逸
· 善知识具有灭诤除疑的智慧功德
· 修行,从这里入手
· 念佛念心,心念佛
· “我执”山崩塌了,才有一点解脱的可能
· 学、修佛法的捷径
· 为什么要纪念那些高僧大德?
· 他给我们证明了永恒的无量光无量寿是可以实践的
· 为什么佛法要保密?
· 佛法修行中的要务
· 我们内心中应具的九种心境
· 与诸佛菩萨无损链接,靠的是什么?
· 生日,这样过
· 我在五台的天空下,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