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中应具的九种心境

2023-12-08 00:41:00 发布: 人气:12
图片



佛法灯灯相传,真理本来就遍布于天地万物中。但古人有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个伯乐就是指能识别千里马、培养千里马的善知识。


虽然众生个个都具佛性,但是天下还有识别佛性的人,他能调化我们,帮我们忏罪、开罪,令我们遵循佛性而成佛。这样的善知识是最重要的。


对我们,善知识不仅要培养我们的善根,还要替我们挡灾,没福还要给福,为我们垫资。然后我们还要仰仗善知识的等持力的定,才能把心安下来。我们的定力都是善知识现量加持的,更不要说智慧层面了,智慧层面的灯,完全是靠善知识帮我们点燃的。


佛陀在《华严经》开示以二十一种心亲近、承事善知识;寂天菩萨作《集学论》,将此二十一种心摄为九种,具此九种心也就是具弟子之相。若能明了此九种心之体相,以如是心亲近善知识,则能摄一切亲近、意乐之扼要,决定获得成就。


图片


如孝子心


依止善知识如孝子心。古代很多孝子的故事,如二十四孝等,这些孝子,不是“我要怎么办就怎么办”,而是“父母要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察看父母的容颜,照着父母的心意转,舍弃自己,成全父母。亲近、承事善知识亦当如是。


作为弟子,对善知识的话,要说一不二,言听计从——让往东就往东,往西就往西,没有理由地听从;不是等到懂了才听话去做,而是做了就会慢慢明白。心态上要像孝子一样,察看善知识容颜,顺承善知识心意,让善知识欢喜,这样能得到善知识极大的加持。


依止善知识要到什么程度呢?“譬如牛马,授其鼻肉”,就是说,要像善知识的一头牛、一匹马一样。牛、马在鼻子上穿一根绳子,将绳子交给主人,主人牵着它怎么走它就怎么走,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因为“我”很无明,很愚痴,是畜牲的因,就像牛马一样;现在遇到了善知识,能够把我们牵向解脱之道,所以一定要紧跟善知识。


这是第一,如孝子心。当你找到善知识了,就要敬信承事。


如金刚心


我们跟善知识的关系,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被破坏;就像金刚一样,不但不被任何东西所破坏,反而可以破解任何东西。


可能善知识会对你冷漠、批评甚至责骂,不要因为这些破坏与善知识的关系——要明白这是考验,是棒喝,是善知识如父母般的抑止,是善知识的慈悲。


也许别人会说善知识某某方面不好,听到这样的话,心中要消化这些负面的东西,像金刚一样把它破解掉;如果还做不到,那就要远离这样的因,尽量靠向好的环境中,这样能增进与善知识的坚固关系。


另外,我们还应远离无常的心态,比如:初见善知识时非常激动,相处久了便将善知识视若常人;或者是依止一年两年就不依止了。应该如金刚一样,终身依止,始终如一。


图片


那么亲近善知识以后要怎么做呢?应该如下面第三所说的如大地心。


如大地心


荷负善知识一切事业重担的善心,就是如大地心——大地担起地上一切有情、无情而毫不推卸,不知疲倦;承担善知识的事业重担,亦当如是。


以师志为己志,承担善知识的事业,当随缘、随分、随力去做;不是把事情推给别人,自己偷偷溜掉;不是挑三拣四:“这个我喜欢就做,那个我不喜欢就不做。”要如大地心。什么叫大地心呢?大地能承载任何东西,也不拒绝任何东西,不论大小、好坏、轻重,所有的东西都不拒绝。现在我们亲近善知识,要以大地心来承担善知识的一切事业,甚至为这一份事业,不惜献出生命。


承担这份事业时我们也许会懈怠、疲倦,会觉得:“好累!一直叫我做,为什么不叫别人做?”这是我们的错误和损失。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担子,而应该想成是一份庄严,是来成就我们的。


譬如铠甲,将军虽披戴沉重的铠甲,但并不觉得是负担,反而视为荣耀;若换成其他人就会视铠甲为负担,觉得难以承受。同样,若将善知识交付的事视为负担,内心就会无法忍受;相反,若视为庄严,则会觉得因缘殊胜难得,做起事来充满欢喜。


如轮围山心


前面说到承担善知识的事业,下面说承担事业的六种心态。六种当中,第一是如轮围山心。


如轮围山心,就是生起任何苦恼都无法动摇的善心。轮围山是什么样子呢?佛经上说,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是个小世界,中间是一座最高、最大的须弥山王,须弥山周围有海,海的外面就是轮围山,轮围山一圈一圈地围着,不会动摇。弟子依止善知识就像轮围山,围绕着善知识转;不管遇到什么苦恼,绝对不动摇,坚固稳重地永远绕着善知识,趋向善知识。这是我们承担善知识事业第一个需要的心。


图片


如仆使心


就像世间的仆使(即佣人),一切都是为了侍候主人:不管主人要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自己该做的;即使是最脏的事情,他都没有任何惭愧、怀疑地去做。我们亲近善知识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做低贱的工作时,觉得心里很委屈,没面子,这就错了,因为佛法是没有贵贱的。实际上,古来很多尊者都是王族出家,不但是最高贵、最有权威的,而且也是最富有的;但他们对做最下贱的事情,一点都不觉得惭愧,也不怀疑。现在我们做一点点,心里就嘀咕:“怎么跑来做这个?”这个是我们跟法不相应的地方。无论扫大殿或扫厕所,要想到:“这是三宝所在之处,我在侍候三宝,我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庄严道场,那是最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我们这样不断地学习,一方面自己的耐心会提高,另一方面福德增长,智慧增长,这样才能跟善知识的摄受相应,才能承担更广阔的事业。


如除秽人心


如除秽人心,像普通清洁工一样毫无傲慢的心态,即断除了一切慢及过慢,在善知识面前自处卑下的善心。例如:未生怨王身为国王,但在迦叶尊者面前听法时,仍是毕恭毕敬。释迦族人种姓高贵,但仍谦虚地在首陀罗族出身的优婆离尊者面前受教。


这里告诉我们的是要断慢及过慢,说来说去最主要就是指内心当中这个“我”。古德说:“我慢高山,不留德水。”《大乘庄严经论》云:“下心为缘起。”所以拜见善知识或为善知识做事,应当以谦下心来做,身心调柔;不应有傲慢的行为。


如乘者心


如乘者心,即对善知识交付的重任,即便再困难也能欢喜受持的善心。乘就是以前的轿子。换句话说,就像大卡车装载沉重的货物,虽然路途难行,却没有丝毫疲倦之心,再重、再难的事情也很勇敢地承担下来。


如犬心


忠实的爱犬被主人打骂时,不仅没有丝毫反感,反而对主人摇尾乞怜。如犬心,即虽受毁骂,但没有丝毫忿恨的善心。要像狗,不管主人怎么骂它、踢它,回过头来它又马上对主人摇尾巴,在脚边转。我们对善知识也是要如此。


对于善知识的教导,乃至于毁骂,内心千万不可以起一念的嗔恨。


如船心


摆渡船来来去去,无论往来多少趟也无疲厌之心。如船心,即对善知识的事不论承担多少,不论如何来往奔走,都无厌患的善心。


图片


这九种心境,就是我们亲近善知识内心当中应具的根本条件。


学佛就是要这样听善知识的话,这真的很重要。“听话”,其实是对善知识的一种信心。叫你念阿弥陀佛,就念阿弥陀佛,叫你放生就放生,叫你点灯就点灯,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在这个过程中,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哪一天资粮丰富了,阿弥陀佛垂手接引,极乐净土立现目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恭逢悟公上人圆寂日

图片

乾隆皇帝看雪的体验


图片


相关文章
· 与诸佛菩萨无损链接,靠的是什么?
· 生日,这样过
· 我在五台的天空下,想念您
· 今日大雪 | 乾隆皇帝看雪竟然还有这样的体验?
· 那一天,我始终记得;那法语,我一直在参 ......
· 《修行直指》|| 在他永恒的温暖里,我们的生命会越来越壮大
· 那份永恒的加持和温暖,值得永久珍藏【悟公上人圆寂十八周年】
· 悟公上人: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基础
· 师父是唤醒我们的人
· 佛法的功德利益对于每个生命的意义,超乎我们的想象
· 朝圣永嘉大师舍利塔开示:《世间芬陀》之出家人传承着文化的命脉
· 当心超然物外,圆满的菩提就会慢慢现前
· 提起道心,好好用功
· 恭迎文殊菩萨出家日|文殊菩萨告诉您什么是出家?
· 僧宝里的圣贤之相
· 安住于清净的道场,令善根增长
· 这是我们修行的地方
· 这四句话,包含了诸佛菩萨的功德事业
· 珍惜因缘,展现生命美好的那一面
· 既然五蕴皆空了,为何还有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