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功德,要一遍一遍地解读

2023-12-17 00:02: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现前的僧宝,

在传递着佛陀的讯息。

图片


经典里说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相成道”,如果想象力很好,还能够在心里呈现出来,如果迟钝一点,就不知所以然了,但好在现前僧也在传递着佛陀的讯息。


我做小和尚跟着师父的时候,就感受到师父的这种威德力。那时候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师父会带我们从新昌大佛寺回普陀山,轮船一到普陀山码头,一拜倒就是一大片。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师父修复普陀山的缘故,所以人缘好。结果师父带我去五台山时也是这样,一拜倒一大片。


中国有个词语叫“如风偃草”,就是形容道德之风所吹之处,众生会自然地,甚至莫名地顶礼下去。当时我也能很明确地感受到佛教里的这句话——“佛法之弘扬,必仗大德僧伽之力。”


图片

佛法之弘扬,

必仗大德僧伽之力。

图片


我们皈依佛,佛是什么样的呀?佛陀的“福慧圆满”“万德庄严”,怎么内化到我们的心里?我们怎么去真正地理解?实际上,从善知识、从祖师大德,从师父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去理解佛陀。


这不是为老和尚贴商标,他的人格、僧格、修行都已经圆满了,他不需要我们宣传,而是我们这些弟子需要从各个细节去了解他。因为讲到底了,虽然说念佛、念法、念僧,但对于我们来说,佛是空洞的,法也是空洞的,只有僧能现前,而且佛和法就是靠僧来彰显的。


现前僧宝是住持三宝的,我们可以无数遍地念阿弥陀佛,但是念僧的功德最大。因为念僧具有最实际的意义,能让我们得法的受用,让我们真正地靠近佛陀、了解佛陀。


从表象上来说,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在实际学修上,先是要皈依僧,然后听经闻法,最后才能心开意解、花开见佛。如果连僧都不了解,怎么可能了解佛?“苟不依僧,焉能闻法?”若不开智,怎么见佛呢?学佛是有这么一个次序的。


图片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叫“僧宝”的,师父是表示法的,他把法呈现出了人格化。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他是得道的高僧、是贤圣僧,而不是我们凡夫的僧。他是代表三宝总集的,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无量诸佛、无量法、无量僧的功德。

 

十八年前,师父以安详的吉祥卧示现圆寂,他老人家的肉身我们看不见了,所以就更要去挖掘他内在的功德。这需要我们不停地去解读,不停地去思悟。当我们把老人家的功德一遍一遍地去看、去了解的时候,就能一遍一遍地充实我们对三宝的认知。


图片




图片

五台山的云,是文殊菩萨在说法

“依止”才是修行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

这个“门”,需要信心才能入

【文殊寺佛像故事系列】普贤显圣

寻找人生的归处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高品位戒体,从日日闻思修里来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你能跟着走多远,祂就牵多远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你播下的种子,终会成为一片森林
· 出家人的角色变化
· 看到三宝的形象,为什么会流泪?
· 和合的功德无量无边地大
· 脾气、和合与见地
· 这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在这里?
· 学佛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 朝圣,也是一种“印证”
· 在寺院里找到心的体验
· 法乳恩深   恒住心莲
· 文殊寺,冬日的雪与修行
· 没有福报是开不了智慧的
· 要想结束轮回,就要打破自私模式
· 节约精力,用在学佛上
· 把精力都用在依理起修上
· 舍利、智慧与光明——瞻礼永嘉大师塔记
· 只有信心才能饮到这个“无死甘露”
· 如果心中对佛法有了真实的感受,一定要守护住
· 学佛,从哪里开始,怎么学?
· 什么是真正的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