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
春,岁首也;立,始建也。
岁之轮回,由此开始。
岁首·希望
立
春
在我国古代,立春是全民参与的隆重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寓新希望的起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人都以“立春”为岁首,相当于现在的“春节”。据记载,我国庆祝立春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群臣部下祭拜天地,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世统称为“春节”。
在敦煌文献中,就有关立春日的记载,如敦煌遗书《立春》中说:
五福除三祸,万吉[消]百殃。
宝鸡能僻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上图:《岁朝村庆图》,
明代1618年,李士达绘,北京故宫博物院
立春,是修行的大好时光。
一百多年前的宣统三年,春日已近,云南鸡足山祝圣寺,百事待兴,虚云老和尚登狮子座上,整袈裟、振锡杖,发出了对修道解证的期许——
《立春上堂》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大小雪窦见解如此,更买草鞋行脚去!此间亦有一颂: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春花烂漫开,春鸟鸣唧唧。且道雪窦是?此间是?试定当看!
在佛教中,立春为一年中的“八王日”之首。
此“八王日”,出现在敦煌出土的抄本《提谓波利经》中,内容为劝人信仰佛法,持戒修斋,其中在农历的正月、五月、九月初一至十五奉行三长斋,并在“八王日”(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天)持戒念佛,能增长福慧,往生善趣。
上图:敦煌出土的《提谓波利经》抄本(局部)
此外,《法苑珠林》也引《提谓经》载,“春秋八王日”系指天地阴阳交替之日,于此八日之时帝释辅臣案行于天下,比较善恶而定生注死、增减罪福。善者若于此八日能持斋修道,则能致福致,生善处也。
明代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的《在家律要广集》中,对八王日的修行提醒得更为详细:“又提谓经中,明八王日受八戒。所云八王者,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八日,天地诸神,阴阳交代,所以受戒。凡斋戒日,不得鞭打眾生,不得身口作不威仪事(见下威仪经說),不得起貪欲、嗔恚、烦恼等邪觉,更须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虽不破斋戒,而斋戒不清淨。”
除了持斋修身,在西汉著作《淮南子·天文训》中,还有告诫立春日要爱惜生命,保护大自然:“……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毋麛(麛,指幼兽、小鹿),毋卵……”
养心·护身
立春时节,三阳交泰,万物萌发,身心处在深冬后重启的状态,除了持斋修身之外,生活起居、日常饮食,也顺应时节规律。
冬春之交,天气乍暖还寒,气血运行忽急忽缓,五脏在渐渐适应,所以立春后的养生需多加注意。
一、要积极乐观,畅情养肝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应肝,肝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
立春后,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这时需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晚睡早起,散散步,放松形体,否则恐会损伤肝气。
值得注意的是,在《黄帝内经》这部分文中,也提到了要戒杀,慈悲对待一切生命,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尽量避免惩罚批评,多多保持和谐友善的互动,培养自己心中与肝对应的仁爱之气,这也是护养肝脏的一大要点。
二、要保护阳气,抵御病邪
“冬至.....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者矣。”
——《黄帝内经·素问·岁露论》
这里提到了民间常说的“春捂秋冻”,宗旨是要保护阳气,不要过早减掉厚重的冬衣,否则容易感受风邪。
另外,时刻做好个人防护,常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动,保持清新;适当加强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比如练习八段锦。
视频:慧日寺版八段锦
三、要慎重进补,以升为宜
季节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
因此,春季饮食可以适当吃辛甘发散之物,如芥菜、白菜、茼蒿、大头菜、芹菜、菠菜、春芽、白萝卜、春笋等。另外,还适宜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荸荠、梨、桂圆、银耳等。
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书记载,吃生菜有迎接新春到来之意;明清后,“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立春之后气候干燥,最好避免吃过于辛辣的餐食,以及油炸、烧烤类食品。
新岁开启之日
万象更新
身心无漏
将有全新的生命体验
愿岁始无忧
万善生长
立春之后,便是“新年”
一年最美好的开始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微信平台 | 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