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对当下的眼耳鼻舌身意、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是茫然无所知的,是无明的。
通过学习佛陀的教法,才让我们点起了灯,看到了相。
学法,先识法相。从法相的建立,到最后超相,不着相。如果连相都不认识,你怎么不着相呢?
佛陀二十二年讲空性,但几百年后,大家慢慢地就把“空”挂在了嘴边,而忘掉了空的对象是什么。比如《心经》讲“空”,《金刚经》讲“空”,那请问不空的是什么?真实不虚的又是什么?
所以通过对法相的建立,对法相的辨析,然后再空相,这叫“绝相超宗”。
这个世界是个变量,而佛教建立的用来总结人生和宇宙的,也是一个量,叫“量理”。
“量理”是文殊菩萨用般若智慧去明晰的。在这点上,弥勒菩萨用法相的建立,让量理这个量显得更加细腻和落地,更加明晰和透彻。
这个量化的量通过法相的建立,再进入理的层面。理,我们不要在相分上建,而要在见分上。见分就是要用智慧分。相就相当于量,见就相当于理。但是没有量这个实有的阶梯,你的生命就不能够得到成长。所以即相要离相,见相要超相,绝相要超宗。
这个理路一建立,再学那些次第你就知道了。如果不学《八识规矩颂》,你就连“身见”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有佛的智慧才会照见我们:“哦,我们是凡夫的状态。我们有身见、有边见……”每一个相你就都会知道。
这就等于照到我的如实相,然后再通过智慧来破除这个凡俗的相。所以先建这个量,再明白这个理,然后通过这个理再灭凡夫的相。
《八识规矩颂》是法相宗里入门级的,最为重要。你入了就能入堂奥,以后所有的伟大都会展现出来。所以障碍再大,我们也要努力克服,学佛就是降伏业障的。
一个寺院能转法轮,大家一起研究法,这是宇宙里最好的盛宴。
佛要救我们最关键的就落实在法的哺育上。我们法吃得越多,生命就越明白,越有安全感。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