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同步音频
最核心的地方
就是禅堂
我们出家人僧格的形成
规矩的学习
很重要的是在戒堂
但不是说学了戒就能进禅堂了
禅门打七,有的是三个七,有的五个七,有的七个七,最正宗的是十个七,从农历十月十五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参加打七的人,先要告“生死假”,放下生死尘劳,发誓克期取证。这个仪式是佛门里特有的。社会上有请病假、事假,我们这是请“生死假”,代表着这一段时间我们就是要了生脱死,其他什么都不管。
打七时,大家都处在正念当中,该跑香的时候跑,说停下就要停下,不能乱。这说明我们不能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永明延寿大师曾说过,“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入定的时候可以无人我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出定了我们要万善并行,要去躬亲力行。
文殊菩萨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当我们的心静下来后,越寂静就越灵敏,越灵敏就越往寂静处去,我们慢慢就会尝到那种清净,体会到自己的心沉淀下来之后的生命状态。
一个人,心念清净又能自我驾驭,这就是一种和合。而整个僧团和合的力量会形成共善业力的场,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就都笼罩在这样一种传承的场中。所以,一个好的禅堂几百年下来之后,人走进去会觉得特别清凉,就会知道这是好地方,是难得的好道场。
禅堂打七要心无杂念
我们在禅堂打七要不忘话头,要既保持着正觉,又能够自我驾驭。执事们一出位,一走路都是方步,有拐有角,方方正正。
禅七精进用功的时候都是在禅堂里。晚上坐香要坐到很晚,早上又很早起来坐到禅堂,等到法器声响,再坐一会儿后就搭衣上早殿,上好早殿去吃饭。按照老的规矩,吃过饭还要搭衣回大殿去回向,然后再回禅堂。也就是打七期间,人的整个生命都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失正念,一直这样护念着。
打七时,不管香板怎么打,都要“往道上会”,不用去想其他的。有时候虽然功夫没有散,但人的身体可能散了;有时候身体虽然坐在那里,但脑子昏沉了,心散掉了。这些监香都看得出来。他的香板就会“啪”地落下,让人再提起来,就像把灯捻子拨拨好,让我们的明灯重新回到正念上来。
一个禅七的最后一支香叫“满天星”。这名字多美妙,就像农民要收获时,金色的世界里都是沉甸甸的稻穗,星光灿烂。
我们学佛,如果每天都能提起正念,那就也像在大禅堂里一样。我们要有信仰,有道心,听经闻法,精进修学,不要得少为足。有了这种态度之后,我们就是在成就自己的金色世界。
——三参法师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