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虔诚皈依而得度

2024-04-07 21:30:00 发布: 人气:11
图片
图片


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成。若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成受三归;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不成。


问:佛亦是法,法亦是佛,僧亦是法,正是一法,有何差别?


答:虽有一义,相有差别。以三宝而言,无师大智一切功德是佛宝,尽谛涅槃无爲是法宝,声闻学、无学功德智慧是僧宝。


又问:称于佛法不称僧者,乃至互少得成归不?答:不成受也。


《善见》云:若师教言佛,弟子不正而言弗者,成受三归;若俱弗,则不成受。若师教言佛,弟子答言尔,或不出声,或语不具,皆不成归。或言音不同,如伧、吴两俗不相解者,应教其义,如是不杀,弟子答言解而能持,亦得受戒。


《多论》问:得从三师各受一归不?答:不得。


对趣者。五趣爲言,皆得受也,除报重者。自余山间空远轻系地狱,皆成三归,除不解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里有一段问答,就是如果先念法宝,不念佛宝,可不可以得三皈体?他说这个不能得,除非这个人没有知识,自己也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自己念错了,这是可以的。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以分别心先念皈依法宝,就知道自己在颠倒念,这样子念的话,跟着你念的人是不得三皈依的。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一种态度。虽然我们知道法很重要,法是诸佛之母,一切诸佛从法中生,但是我们能学到法,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佛陀,还是来自于祖师的代代相传,所以这就是一种态度,态度端正就会得三皈体。


现在恢复了民间信仰,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也越来越兴盛,虽然也讲文化,甚至也传法门,但是没有三皈依,就是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实际上,佛教徒跟外道就在这里区分开了,主要的区别就是三皈依。我们佛弟子哪怕懵懵懂懂的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家跟着一起念的也会得三皈依的,也是佛弟子。


图片



我们每天早晚功课都要念三皈依,做任何的仪轨都要念三皈依,甚至念一句佛号都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这个很奇特,这两个字加上去,功德力就很大。


有的人觉得省力,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实际上,“南无”这里面是有虔诚皈依的意思的。我们是因为皈依而得度的,不是因为修法修得多厉害得度的,所以“南无”里面是有信、有愿的,往生与否是由信愿决定的。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这都是知见,“深浅”是修行的功夫。所以,知见是最重要的。知见正了,修行的功夫少一点多一点倒还无所谓的,往生极乐世界主要是靠知见。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观音菩萨就是来救你的,让不让救?
· 祭祀,生命升维的大道之学
· 春风里,听水,洗心
· 你识货不识货?知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 你给出去的一切,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 这是学佛人真正要考虑的
· 三皈依,既是学佛的开始,也是学佛的圆满
· 学了佛,就有后悔药
· 听经闻法时这样做,得诸佛欢喜加被
· 父母祖先靠什么接收佛光?
· 所有的善,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 修行,到底修什么?
· 清明法会最先看 ......
· 已经登上三宝之舟的人,要把自己训练成一名好船员
· 清明 || 怎样让这个清明,成为祖先和眷属得度的因缘?
· 清明|关于我们中国人的安身立命
· 【清明特辑】这是祖先想要的“清明之祭”
· 清明 | 除了超度祖先,也要给自己找到生命的皈依处
· 链接祖先荫庇的力量
· 【清明特辑】清明祭奠祖先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