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精美视频
立夏时节,群山葱翠,万物欢畅。风吹过文殊沟,也吹来漫山遍野的生机勃勃。
进入古文殊寺山门,沿着主轴线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广场上四棵花朵繁茂的文冠古树。它们枝干遒劲,气韵清雅,树龄已达千年。盛放时节,花开如瀑,馨香馥郁。
文冠树是生长在中国北方大地的一种神秘树种,是树中国宝,自古以来就被寓意为“吉祥树”,有“东方神树”“东方菩提”之美誉。
在民间,文冠树更是被奉为神树,有“文官当庭,金榜题名”“文官入院,高中状元”等说法。古时,各地考生在等待发榜时,会涌到文冠树下,借着“文官果”的喻意,在树下吟诗作画、祈求好运。
文冠树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它起源于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距今已有6500万年。
文冠树的树龄长达数千年,一棵2000多年的古树,依旧可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文冠树最早由僧人引种,在青海、内蒙等地,师父们常常把文冠果油作为佛前长明灯用油,以示正法久住、佛光普照。
凌云之花,千年不朽
在中华大地上,有很多被赋予灵性的花和树,但只有文冠花被称为“状元花”。早在汉武帝时期就被栽植到上林苑作为“凌云之花”。
唐代,文冠树被栽植到学士院,德宗皇帝品尝之后,亲自封为“文官果”。这就是文冠树又名“文官果”的由来。
这段历史也被记载在明万历年间,京官蒋一葵编撰的《长安客话》中:“昔唐德宗幸奉天,民献是果,遂官其人,故名。”
宋时,文冠树被栽植到最高学府贡院,丞相慕容彦逢留有文官花诗,将其扬名天下。当时文人、士大夫争相栽植。
慕容彦逢在《贡院即事》中写道:“文冠花畔揖群英,紫案香焚晓雾横。十四年间五知举,粉牌时拂旧题名。”
前两句描绘了各位学子聚集在文冠树下祈祷许愿、启发灵感的画面;后两句则是殿试高中之后,学子到树下还愿的场景。
清代,孝庄皇后将其栽植到紫禁城衍琪门,寓意“望子成龙”的祈福树,后来被遍植到故宫、天坛等皇家园林。
在宫殿庙宇里,文冠树常常被称为“镇院菩提”,故宫里的文冠树更是被当作“镇宫之宝”。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也成就了文冠树千年不朽的文化。
文冠当庭,官运亨通
文冠花的神奇之处是会变色。初开时,花朵如雪般晶莹洁白,钟形的花冠略微收拢,其后花瓣舒展,花心变为黄色、橙色或黄绿色,渐渐转为绯红色,随花瓣逐渐微卷,脉纹慢慢加深,最后成紫色。
▲白绿红紫文冠花
早在南宋时期,人们就已熟知文冠花的变色规律。据胡仔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上痒录云“贡士举院,其地栖广勇故营也,有文冠花一株,花初开白,次绿次绯次紫,故名文冠花”。
当时的文官,首穿白袍,次着绿袍,再穿红袍,最高阶便是紫袍加身。文冠花多变的花色与官袍的晋阶颜色正好一致,因此文冠花也被赋予“文冠当庭,官运亨通”的寓意。
文殊道场,菩萨化身
在五台山,文冠树有着更加深远、美妙的意义。“文冠果”的“文”代表着文殊菩萨,“冠”代表智慧第一。扎根五台的文冠古树,被认为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花叶间流转着神秘的光芒,更添几分神圣与庄严。
正如昔日宋朝太尉游访五台寻找文殊菩萨时,蒲衣童子云,“此山一草一木,皆具文殊智慧德相”。童子言毕,便乘着金狮,消失在云层深处。
夏日初长,万物繁茂,
祝愿所有的考生在人生路上
都能收获一份满意的答卷!
祝愿每一个朝拜文殊菩萨的人,
都能得见菩萨真容!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