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读书时,
“六一儿童节”还要表演节目,
每到这个时候
大家都是在一种快乐的气氛当中度过,
所以自然而然地问候语
也变成了“儿童节快乐”。
来到这个世界时
我们都本具一颗赤子之心
儿童最重要的特征是有一颗纯真的心。所以不能仅以年龄来论,只要有童心,连八十岁的人也可以是儿童,也可以过儿童节,就像文殊菩萨,他老人家实际寿命不可计数,却还是称为“文殊童子”。
而能够保持心灵的纯真,这是生命中金子一般的品质。青春不限年龄,但纯真的心态又需要高级的理性才能保持,也需要极大的智慧才能守护。
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都本具一颗赤子之心,充满了爱,充满了好奇,充满了追求真理的这种向上的气质,这也是佛陀的显现,只是我们在长大的时候学会了伪装自己,“保护”自己,然后把自己的心堵住了。而在这忙忙碌碌的人世间,因为在目标的不断转换中,“最初”已渐模糊,一旦这最初生命存在的意义,我们不小心丢了它,就会像一个空壳人在世界上游荡。
所以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曲折,也不论走出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因为我们有个“家”,我们必须回家。
HAPPY CHILDREN'S DAY
寻回赤子之心的路
我们学佛要把自己的心打扫干净,好好地去悟那个像孩子一样的赤子之心。
可是孩子他自己不知道有赤子心,所以还要通过学习,培养他的智力成长。而人的智力成长就是理性地自我修正,把“我”再修到孩子的状态,修到赤子之心的状态。
因为有可能孩子由于他无心纯真,有时候越是与道相应,我们叫无为法。长大以后,我们明白了有为法,就要运用智慧、理性来慢慢让自己恢复到无为的状态,恢复到自己佛性的状态。
比如《道德经》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的呼吸很有特征,他的气息非常均匀且绵长,所以婴儿哭起来像不用换气一样。我们修行,智慧要越来越成熟,就要恢复先天的这种“专气致柔”。
如果能把气息调柔到像婴儿一样,那你的心态也会像婴儿一样,即赤子之心。
我们生命最初就是“赖气而有生,妄有而缘气”。有“我执”的时候,就依靠着这个气一张一合,摄取物质,积累成我的身体,然后在这里面产生了假名的心。之后,气随心而动,心也随气而妄动,所以气和我们的心有这样的关系,因此当你把气息调稳的时候,心也就稳下来了;如果气躁,心就浮了,心浮气躁。
生下来一百天之内的小孩叫赤子,这时候他们吃了睡、睡了吃,心很平静很纯。修回婴儿的这颗“赤子之心”,不是要我们学无知,是要调整驾御我们的心,把心停在最佳状态中。这是一种智慧,看上去好像很愚痴,实际上不是真愚痴,是大智慧,这叫大智若愚。
我们成年人如果能驾御我们的心,能掌握自己心灵的状态,这是很伟大的!现在很多人都向外求来满足自身的欲望,但调整自己的心之后,就不需要向外求了,整个世界观都改变了。所以改变自己,也就能改变世界。
每个生命
永远都是佛陀的孩子
有时人心门打开了,慢慢了解这个世界,反而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不了解自己,需要通过修行回光返照,所以修行人修到后来像小孩子一样,也是很成功的。小孩是我们的老师,看到他们,我们的心也会变得纯真、透明。我们应学习孩子那份赤子之心。
唐朝的玄奘法师在世间法上是一位绝顶聪慧之人,但是他在信仰上,对佛陀上,就犹如一个赤子。
在西去取经的这条路上充满艰辛,但是玄奘法师依旧勇往直前,也是因为他对三宝有着纯真的拳拳赤子之心。
其实不仅是玄奘法师,佛菩萨也始终看着我们,看着所有的众生,犹如对待独子般,“竖穷三际”,同体着我们的悲欢,能意识这一点很重要,是一个永恒的传递,一旦我们心里的这盏灯被点亮,就能跟玄奘法师遥相辉映、灯灯相传、光光相摄,超越了古今!
而一旦对佛菩萨生起了无比纯真虔诚的心来忆念,那么就能感悟其实佛陀一直一直都在……然后在佛菩萨的荫庇之下,恢复我们的心灵最稚嫩柔软的那部分,每天都保持一颗活力充沛、如孩子般纯真、阳光满满的快乐心态。
YUE MING TIAN XIN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