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越是做好事
越是要能等待
01
儒家讲“君子坦荡荡”,君子的心量很大,心胸是坦荡荡的。为什么有的人没耐心?就是因为心量比较小,一件事情刚开始做就急于要看到结果,如果看不到结果,心就悬着,没有安全感。而一个福德很厚重的人是有耐心的,越是做好事,越是能等待,也不会急于求成。
所以,虽然不是说一信佛马上就能成佛,但是已经从轮回的苦海里爬上来了,只要不下船,肯定能到彼岸。请问,好事已经开头了,你会希望好事早一点结束吗?
我们刚学佛的时候,读到《普贤菩萨行愿品》就会困惑,为什么众生业尽,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菩萨的事业有完没完了呢?多年之后,当我们的资粮越来越多的时候,福德越来越厚重的时候,就会明白了。
我们愿意好事停止下来吗?愿意美好的生活有一天要终结吗?做菩萨会愿意停止做吗?不愿意的。而且生生世世都要行菩萨道,虚空有边际,行菩萨道都没有边际的。
不管有多少众生
都是同一佛光
02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念着这四弘誓愿,我们也会困惑。众生无边,怎么度?烦恼无尽,怎么断?法门无量,怎么学?佛道无上,怎么成?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分别心。
只要有分别,就有二元;只要有二元,就有无穷无尽的众生。当菩提心的佛光跟众生的佛光连成一体的时候,是你的佛光大,还是众生的数量大?不管有多少众生,都是同一佛光。
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开悟时发出的赞叹——“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就觉悟到了这个——我久劫修行,为了广度一切众生,今天才发现无一众生可度。
所以,所有刚刚成佛的佛都是马上要涅槃的,然后十方诸佛来赞叹新的佛、肯定衪,大梵天把整个世界都供养给衪,这样来劝请佛陀转法轮。
诸佛恒提携
逍遥而出三界
03
佛教修行也是这个道理。你发了菩提心,就会发现,不离你的心,就能见到释迦牟尼佛;不离你的心,就能看到极乐世界;不离你的心,就能参学十方诸佛。当你用菩提心克服自己的狭隘、观照自己的烦恼习气之时,十方菩萨皆为你的同学伴侣。
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然不同以往了,世界上的人也开始不理解你了。你愿意分享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吗?你愿意面对别人对你的诽谤吗?即使如此,“诸佛恒提携”,给你“撑腰”的佛菩萨也很多的。
所谓孤独,只是这世界上的人不理解你了,但是能理解你的佛菩萨会更多,所以才能“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还能以胜利者的姿态,逍遥而出三界。
诸佛恒提携,
给你“撑腰”的佛菩萨有很多的!
只要方向不错
终有一天到达彼岸
04
生命的长度是短暂的,宽度却是无限的,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意义。尤其当我们发了广大的菩提心,无边无际的宽度,以法界为量,比虚空还广大,实际上,有限的长度也都随之变得无限了。所以,开头太重要了。
菩萨本身就是轮回战场中的胜利者,“菩萨”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觉而有情”,衪是一种勇敢的精神,“觉”是一种高度的智慧,“有情”是一种广大的慈悲胸怀。
虽然我们现在有可能还是凡夫,但我们要有菩萨的发心,人生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方向不错,终有一天会到达彼岸,会成佛。
▲如是安住 即为灵山
清凉寄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