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钱?当大官?都是一场梦,有什么好攀比的呢?

2024-05-26 06:01:00 发布: 人气:16
图片



什么叫轮回?


有的人总结它是“死路一条”,有的人说它完全由苦构成。


但如果轮回中出现了一条可以走出轮回的路,作为拥有思考能力的人类来说,自然就会知道它的价值。


脑科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有百分之九十八的脑细胞都在沉睡,苏醒的脑细胞不到百分之二。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外在物体反射回来的折射光,我们的耳朵是通过收集声音传递到鼓膜而产生的振动,眼、耳、鼻、舌、身、意对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尘,都是过去时。用中国的阴阳之道来判的话,这都是属于阴的,不是阳的,换句话说,这都是“死亡状态。”


我们常常说要把握当下,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当下,都是过去时。所以不管是拿文凭、赚大钱,还是当大官,这样的生命都是一场梦,梦里有什么好攀比的呢?


这样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苦。为什么?因为都是虚妄。它的属性是阴的,我们活着就是中阴状态。佛菩萨知道我们这个生命的现状,所以他来这个世界不是给我们增加知识,不是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再增加一点指标,而是从根本上唤醒我们,从本质上拯救我们。


轮回就是一条死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你在梦境里会改变梦境吗?你会选择梦境吗?不会的,梦里我们就是被动的,给我们什么就是什么。轮回就是生命的“内卷”,碰壁了,没有彼岸的;轮回就是一个被动接一个被动,完全是被动的。


文殊菩萨很奇特,不跟我们探讨这些,而是直接给我们打开了一道涅槃之门,又给我们开了一道生命之门。这是光明的,这是诸法实相,这是活灵活现的,这是解脱的、自在的。如果我们真正决定了走这条解脱的路,那我们对这个世界就充满了悲悯心,就不会有对立。


所以说“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不是说罪亡了,而是给你关闭了轮回这条路,打开了解脱这道门。你要选择什么?你以后还会造罪吗?忏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灭罪,是为了以后不造。


虽然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从我们凡夫的属性来说,还是常常会冒泡的,那个叫习气。一方面我们有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还有轮回的习气。但是不管怎么样,有智慧在引领着我们,我们就会充满惭愧地往前走。如果有了出离轮回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在世间能够遮止诸恶、能够持戒、能护念自己、护念众生、能有大悲心的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所以文殊菩萨是非常直截了当的。为什么直截了当?因为他的大威德、广博的资粮。我们讲修行有渐修和顿修,渐修就是因为没有顿修的资粮,如果你遇到了有大威德的人,遇到顿的福德善根,才可能有顿修。慧明法师为什么能顿悟?因为他遇到了六祖大师。六祖大师是肉身菩萨,百千万亿劫积累了资粮来到人间的。


图片


圣地是非常殊胜的,但是殊胜和不殊胜,既不是量化的,也不是绝对的。佛法到底对你有没有好处,是你的态度决定的。你有应有的尊重、恭敬和虔诚,佛法对你来说就是有功德的。


或许有人会说,佛不是平等的吗?为什么还不一样呢?佛是平等的,但是我们心中的态度决定了自己学佛的结果。就像时间是平等的,但是每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不一样。有的人觉得“寸金难买寸光阴”,就会珍惜时间,把它积极地用在正的方面,而有的人毫不在意时间。所以每个人对时间的认知不同,赋予时间的价值也不同。


我们学佛了一定要谨慎,不要觉得佛是好的,看谁就跟谁说佛的好,佛好不好是根据个人的态度决定的。有人说“因为尊重你的人,所以才尊重你的思想,尊重你的爱好”,所以不要轻易地向别人说你的信仰,你只需默默地充实自己的福德和好人缘就好了。我们戒恶修善也是对佛教的一份责任,希望我们在人间不要给佛抹黑,要修得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给佛教做个正面的证明。


所以白天建庙、做义工的重点就是为了听经闻法,因为如果没有通过这样的身心锻炼消除罪障,你怎么会对三宝生起敬仰之心呢?罪过不消,福报不增,资粮就不具备,所以听经闻法也要有一个前提,要有一个准备的状态。


我们要想学佛,翻越自己的这一座山是不容易的。不是说孙悟空一个跟头就能把唐僧背到西天,唐僧自己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不经历身心内外的交煎,不经过一番自我审视、自我突破,他怎么能超越心灵的空间呢?所以西天取经是一个心灵的路程,不是物理的路程,不是一个跟头就可以翻越的。


佛弟子修行除了听经闻法,更重要的部分就是超度。孔夫子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祭祀。祭祀不仅是国家的,也是每个家庭的。我们中国人把小孩叫“香火”,叫“生能养”,为什么?父母老的时候,子女能赡养;死能够有礼;祭能够有方法,能够帮助父母的神识超越轮回。


通过反哺孝养父母,这只是子孙作为家族“香火”的一小部分。他们去世之后,能够按照礼节做丧事,还有方法超度他们,死后还能祭,这才构成了能够被称为“孝子贤孙”的过程。这个责任很重大的,所以我们就知道超度有多重要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没有把业障赖给佛?

图片

结夏安居,修行意味着什么


图片


相关文章
· “杨枝净水”,原来那么不简单
· 以大圆觉为伽蓝,与十方如来共同安居
· 佛弟子要有沉香树的精神
· 你的修行,够稳吗?
· 安居羯磨 | 把“法”服在身心里,这是安居的核心
· 如何拥有洞见因果的智慧
· 有了僧宝,佛法的音声才能在世间传播弘扬
· 三宝的魅力
· 你有没有把自己的业障赖给佛?
· 找回你的“万贯家财”
· 发大乘心安居
· 跨过三千火焰,才能去到极乐世界
· 结夏安居 || 佛教僧众集中修行的最好时机
· 又是一年夏安居 | 不仅要摄足,更要摄心、摄口
· 联合国卫塞节 || 佛吉祥日,来自全世界的共同感念
· 佛吉祥日●联合国卫塞节〡来自全世界佛弟子的共同感念
· 五月第一个月圆日〡联合国卫塞节
· 助人出家,功德原来这么大!
· 那一刻,我们的佛性在熠熠放光
· 国际茶日 || 一杯茶里的修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