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了佛之后,生命的境界会打开,对世界的认知会不一样,所以会加持我们的心胸也变得不一样。
儒家的梦想是“满街都是圣贤”,这个梦想对佛教来说,用一个理论就讲清楚了,那就是每个众生都有佛性。我们能皈依三宝,净化身口意,把佛的知见作为知见,佛的行为作为行为,恢复佛性,马上就能转凡成圣。
我看很多人来到寺院后,真的就像脱胎换骨一样,谦逊、谦卑、虔诚、彬彬有礼,生命里所有美好的特质都显现出来了。这就是三宝的魅力。
那作为佛弟子,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胸怀呢?那就是,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对我,无论我遭遇的是什么,我回报世界的始终是恩,是德。
我常想,我们一个佛弟子要有沉香树的精神,无论是被雷电霹、虫子啃,还是被火烧、被电钻钻,它对世界依然流出以香,报之以德。
作为出家人,虽然我们念三皈依,以三皈的体、戒的体、定的体、智慧的体、慈悲喜舍的体来充满世界,但并不代表我们会得到天地的厚爱、百千的优渥、众人的追捧。
有可能,最香醇的生命是在苦难中历练的。就好像最坚刚、最闪亮的钢铁,要经过千锤百炼的锻打;24K的黄金要经历百般地萃取。甚至宇宙里的黄金元素,直接就来自于一颗恒星的爆炸、裂变。
所以我们每一个佛弟子要记住这个:要像师公那样,无论世界报他以什么,他都是光明灿烂地对待这个世界。
我们要有能力过滤掉这世间的杂音,过滤掉这世间的苦难,留下甜蜜、芳香在人间。
极乐世界是我们仰望的、期盼的归宿,但是能历过这个人间的沧桑,能跨过三千的火焰,你才能够去到极乐世界啊!
佛菩萨现前接引的手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果,哪一个更宝贵?娑婆世界的那一双手才最宝贵啊!像我们的师父,大家的师公、师太公,一代一代的祖师直到佛陀,都是这样过来的。
这种精神也能帮助我们超越自己的德性,帮助我们洗涤自己无量劫轮回的习气,最终实现转凡成圣。
这条修行之路是刻骨铭心的,是真实,不是逻辑可以构建的。一开始是我们的肉身产生了理念、信念,最后是信念在指引着我们的肉身。我们的肉身越来越破烂,我们的四大有可能越来越不调,但是我们的信念将引导着它。
佛法是以正知见为标志的。正知见是什么?就是那个正确的信念。在这个世间,在善与恶的阵地前,那千疮百孔的旗帜还能飘扬,还能屹立着不倒,这就是最大的慈悲。
所以,大家要珍惜佛法的慈悲喜舍,好好地去参悟。
——三参法师
转凡成圣
开启“绿色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