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是锦上添花

2024-05-19 22:08: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PART 01


求佛是为了离苦这个根本目标

FORIQINGLIANG







图片
图片


佛陀第一次转法轮说的就是苦谛,轮回里各道众生的苦难,没有谁比佛陀讲得更深刻。而皈依三宝就可以直接遮止这个苦,“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


所以,佛法在世间,根本上是来救苦救难的,不是锦上添花,来装点我们的虚荣,让我们自我陶醉的。但是我们往往很难会想到求佛是为了离苦这个根本目标。佛陀告诉我们皈依三宝就能遮止三恶道,我们对三恶道真的生起恐怖之心了吗?


哪怕我们学佛的人,能够深刻思维佛法的,能够把解脱当成自己信仰的核心的,跟佛说的“一大事因缘”相对应的,也是比较稀有的。所以每天都要提醒自己,要知道佛陀说法的真实意义。



图片




我们为什么受戒?因为无论佛有没有制戒,无论你有没有受,性罪的本质就是有罪的。比如杀生害命,不需要佛来制戒,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却不把别的生命当回事,这种残忍麻木的行为就会有相应的果报。


所以,不管有没有佛教,因果规律都昭彰在天地间。那为什么佛要来说这些呢?就是为了提醒我们,用祂的威德力来遮止我们、救度我们,为我们建立一道安全栏杆。只要我们向佛承诺不做这些,就是安全的。


佛的智慧决定在哪里?除了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最高圆满福慧,还有祂对因果的细致抉择、对事物本末的彻底了解。这方面没有谁能超越祂。但是我们很少会想到皈依三宝、受持佛戒是遮止我们下三恶道的。



图片



为什么受戒之后还要学戒?因为只有学了,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条罪会下什么地狱,时间多久,佛法里把这些算得清清楚楚的。我们平时讲的“刹那造罪,殃堕无间”,到那一刻会清清楚楚。如果没有受戒、没有学戒,跟你细讲这些,你会接受不了的。


轮回是很残酷的,我们到菜场、到医院里看看,每天上演的就是六道轮回的真相。《地藏经》里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往往轻描淡写地就从嘴里滑过去了,没有让它成为我们每天自始自终都要忆念的一个重点。


一个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念头是罪恶的、行为是罪恶的,就会收敛自己。而不是天天放肆地在佛面前求这个、求那个,给佛开一大票菜单,却忘掉了佛是为遮止你下三恶道、救你出六道轮回这个根本目的而来这个娑婆世界的。







图片



PART 02


“念念不离死,就与道相应。”

FORIQINGLIANG







图片
图片



解脱对于这个世间来说,是那么奢侈。解脱为何物?生命如此宝贵,有多少人知道生命是有彼岸的?有多少人知道生而为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能离苦得乐,有终极目的,有彼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类文明源远流长,所有的远古文明都指向了彼岸,指向了形而上的,一切文明的核心都有彼岸。


所以,修道的人要有这样的标准:修行不离苦,身体不离病。平时不要忘记苦的逼迫,健康的时候要想着病痛;病的时候不要忘掉死。这样,我们才不会与道相离。



图片



印光大师八十岁了,还在佛堂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下面有一行小字标注——“念念不离死,就与道相应。”要知道,我们最大的苦就是生死。


一方面,我们学佛有学佛的快乐,有觉悟的快乐,天天法喜禅悦;另一方面,不要忘掉法喜禅悦的目的是为了究竟地离苦得乐。当我们尝到法味的时候,也不要忘掉世间千千万万人还在苦海中。


弘一法师告诫我们修行人,“莫忘世间苦人多。”唐朝有一个禅门公案也是这样的,徒弟没开悟,心里起烦恼,想出去,就跟师父说:“师父,我想出去参学。”师父跟他说:“你爸爸妈妈都还在深草里呢!”这句话讲得非常委婉,但越想越恐怖。父母指望着我们修道可以救他们,我们竟然还在生烦恼,远离道,还想出去溜达!


佛陀最后示现了人间最圆满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成道,但并不代表祂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祂在因地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所以佛法才能久劫地存在于天地宇宙间。我们佛弟子不要忘掉这个主题,要常常铭记:学佛是为了离苦、得乐,我们要更多地去思维这个“苦”。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福报不够呢?
· 彰显生命里的美好特质
· 这些大修行人,都是“良医”
· 福城文殊寺的文冠花开了
· 生命的厚重就是这样长养出来的
· 照见五蕴皆空,为什么就“度一切苦厄”?
· 最香醇的生命,要在苦难中历练
· 一辈子修行的好时机
· 佛法说了不算,亲身体验了才算
· 看看自己,心灵有没有在状态,是不是很诚心?
· 为送你这个礼物,佛积累了无边资粮
· 他是一座桥,在你与佛之间
· 菩提心的功德力,可以让天地和顺
· 靠什么穿越中阴“险峡”?
· 学佛之后,第一个当务之急是 ......
· 这份痛出血的感情,你感受到了吗?
· 这样修行,才是“走捷径”
· 法身慧命的父母
· 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 浴佛的真正意义所在
· 【浴佛节】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〡今天,来一场真正的“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