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厚重财富

2024-05-20 00:01: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份来之不易的

厚重的精神财富


佛教这样一个社会形式,从东汉明帝皇家迎请,在中国落地生根,已经将近两千年历史了。


第一个官方寺院洛阳白马寺,是东汉明帝小时候读书的书院,也叫读书台,是由皇帝舍宅为寺。


第二个寺院就是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名字是东汉明帝亲自起的。“大孚”是起信、肇信的意思,启肇信仰之地,既代表虔诚、至诚的相信,也包括启发众生的信心。在佛教里,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叫灵鹫净土,“大孚灵鹫”也代表这里等同于印度的灵鹫山。


图片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来,也不断与中华本土儒道文化融合互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丛林制度与汉传大乘佛法,迅速成为中国三大文化的支柱,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国佛教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数千年相续不断的努力。取经历时上千年;经典的翻译又是上千年;经典的弘扬又是上千年……这才形成了一个大众化的文化积淀,才有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盛况。


这是来之不易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厚重的精神财富。所以在每一个时代,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自然地看到佛法熠熠的光辉,并且去珍惜衪、保护衪、践行衪。


图片








两个文明的建设

佛教都不缺席


无论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佛教都是非常超前的。


寺院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遗产。我们现在所见的那些寺院,都离不开一代代出家人的建设和维护。


人们常说,哪里有寺院,哪里就有青山绿水。打造“青山绿水”,对于出家人来说,也是一项家务。现在的古树名木,很多都是过去出家人栽种、保护的。


图片


我师父也是植树造林的典范。二十年前,我跟着师父在岱山散步的时候,看到寺院内外大树成林、浓荫密布。当时师父说,四十年前,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慈云寺山顶上栽树了。若干年后,政府请师父来复兴这个寺院,这就像是自己栽树自己乘凉,很神奇的。


后来师父回到普陀山,又开始绿化普陀。现在我们看到普陀山满山遍野都是树,就能联想到师父当时带着大众栽树的场景。



▲上人与树


古往今来,一代一代的佛弟子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对自然的保护和珍爱,给予了我们后人一片荫凉、一种美景,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同时,佛教的修学把我们人最自觉、最良性的品质激发出来,并且发挥到了极致。所以一个佛弟子,他可以做到真正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图片






人们幸福生活的

“公共精神绿地


在我们中华文化中,儒家讲学之处叫“杏坛”,戏班唱戏的地方叫“梨园”,我们佛教寺院古称“丛林”。丛林是圣贤如林的地方,既是圣贤的住处,也是圣贤的出生地。


我师父跟我讲,寺院还有一个名字叫“伽蓝”。伽蓝,是说寺院就像一个绿油油的庄稼地,我们修行人就像地里的庄稼,一天一天地成长、茁壮,越来越成熟。


图片


丛林是一个勃勃生机的圣贤生长之地,它不仅有远古的传说,珍藏、传承着浩瀚的典籍,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公共精神绿地精神世界到哪儿去散步,到哪儿休闲,到哪儿充电?寺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所以也庄严着名川大山、城镇村落。


除了这种庄严,它最主要的有教化人心的功能,这种教化就像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大地上植树造林一样,不断地为世间培植贤良之木、忠贞之才,从而在纷扰凡尘的时代洪流中移风易俗,净化人心,固土封疆,正本清源,成为人类文明的“青山绿水”。


图片


佛教强大的社会存在,一代一代的祖祖相传、灯灯相续,可以为健康持续的现世与未来守望相助。


在这一点上,我们佛弟子是有这个文化自信的。只不过佛教徒从古到今都是默默无闻地奉献,虽然做了,却是无为的;努力去做,却是无我的。

 

所以,如果没有佛教的这种智慧,没有对佛教的思考,人们很难理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什么境界。了解佛教之后,才知道“我将无我”的境界原来这么高。


图片





图片
图片

菩提心的功德力,可以让天地和顺

佛教的生命境界

精美视频图集|古寺文冠,绽放千年之美

高贵的品格,自然能利乐有情

赵朴初: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除了现量、比量、非量,还有圣言量

甘露醍醐 | 我们多一份吉祥,这个世界就多一份和平

学佛是真实的救苦救难,不是优雅的下午茶

法讯 | 古文殊寺2024年浴佛法会吉祥圆满

【清凉福城】此八法,为入座修法者之基础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法不是锦上添花
·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福报不够呢?
· 彰显生命里的美好特质
· 这些大修行人,都是“良医”
· 福城文殊寺的文冠花开了
· 生命的厚重就是这样长养出来的
· 照见五蕴皆空,为什么就“度一切苦厄”?
· 最香醇的生命,要在苦难中历练
· 一辈子修行的好时机
· 佛法说了不算,亲身体验了才算
· 看看自己,心灵有没有在状态,是不是很诚心?
· 为送你这个礼物,佛积累了无边资粮
· 他是一座桥,在你与佛之间
· 菩提心的功德力,可以让天地和顺
· 靠什么穿越中阴“险峡”?
· 学佛之后,第一个当务之急是 ......
· 这份痛出血的感情,你感受到了吗?
· 这样修行,才是“走捷径”
· 法身慧命的父母
· 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 浴佛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