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
四月十六 —— 七月十五,
是佛教结夏安居的日子。
结夏安居是僧团一年中的重要行法。在此期间,出家众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之日称为解夏,又叫僧自恣日。
安,即是形心摄静;居,为要期在住。安居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僧人受具足戒后经一个结夏安居,出家又多一岁,这是出家人计算戒腊、以定长幼次序之法。
大乘经典中所结集的言教,大都是佛陀在结夏安居时讲述的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结夏安居也被称为佛教丛林节日之首。
安居缘起
三月结夏,九旬安居。结夏安居是佛教僧团一年中的重要行法,又称为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其起缘源自佛陀时代,夏日雨季长达三个月,这期间草木茂盛、虫蚁繁多。为了慈悲护生,避免外出时候不小心踩踏伤害生灵,佛陀制定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
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讲法闻法,精进修行,称为安居。
安居旨在,
一者,慈悲护生。
二者,防止身心散乱,精进修行,体悟大道。
所以,安居期间,集合各方弟子于一处,讲经说法,开示修行法门和宇宙生命的真相。后来大乘经典的结集,也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时所说的言教。
供僧功德
殊胜妙宝大德僧,
长养众生功德种,
能与人天胜果者,
无过佛法僧三宝。
《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结夏安居期间,供养僧众衣食,护持闻法修行,是累积福德的大好机会。佛经中说,供僧布施有五种功德:
一名闻四远,众人叹誉。
二若至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
三受众人敬仰,见者欢悦。
四命终之后,或生天上,为天所敬;或生人中,为人尊贵。
五智慧远出众人之上,现身漏尽,不经后世。
《增壹阿含经》中说,功德主将来受生三十三天时有五种殊胜:
一颜貌豪贵,威神光明。
二所欲自在,无事不果。
三若生人中者,值富贵家。
四饶财多宝。
五言从语用(众生喜欢听你的话,顺从你的意志)。
《赞僧功德经》中云:即使只是在一群具有善心的僧人中施一掬水,所获得的福德比汪洋还要广大。就算能尽数所有的微尘,但供养布施三宝的功德,则是根本无法穷尽的。
所以,安居期间,随喜供养清净修行的僧人,是极为殊胜的善行。功德主布施道粮,供养有道、有学的出家人,让他们没有物资的缺乏,能为自己累积广大的福德资粮。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当下远离烦恼束缚,得清净心,也种下了解脱成佛的善根。
现代意义
对于现代社会中,安居有两个重要意义:一者,于外,慈悲护念,外在的生命获得身心安然。二者,于内,自己闻思修行,体悟大道,获得解脱自在,自己身心得到真正安泰。
这两点,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一个生命来说,显得尤其珍贵,更为重要和迫切。
一者,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已经不是过去简简单单的农耕文化。面对高智力高能量的需要,身心的躁动,生命能量的过度消耗,由此引发的身心的疲劳和亚健康,已经是常态。进而有了抑郁和躁郁等等生命现象,都是因为生命能量的失衡和过度使用所导致。
所以,现代生命,迫切呼唤得到休养生息,得到充电,得到恢复,得到身和心的平衡泰然。理解安居的意义,生命外在回归慈悲,生命内在体解大道,则真正从根本上化解现代社会的人类危机。
二者,面对当下整个人类的共同问题,更加需要生命具备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能够“安居”。
在不可预知的无常面前,如果有良好的身心状态,则于个人足以定心修身。于家庭能够温馨幸福,于国能够和谐稳定,承载民族文化复兴的事业,安抵繁荣富强的目标。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时节,您准备好安居了吗?
2024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十五日,慧日寺僧众谨遵丛林结夏安居仪规,举行踩界仪式,以此严净道场,明确夏安居之范围。
踩界既是让每个人了解所住有一个内界的相和外界的相,也是在昭告护法龙天,这是我们安居修行之处,是一种结界,同时也是祈请诸佛菩萨集中地于我们所安住处赐予加持。当我们如是作法的时候,就相应于佛陀、相应于佛法、相应于贤圣僧、相应于十方僧团。
是日,大众法师穿袍搭衣,威仪具足,依结界标识,恭诵《大悲咒》绕寺一周。籍此大悲圣水荡尘涤垢,悉令坛场清净庄严,大众三业无染,福慧增长,所愿皆成。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