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古寺重建七周年
2017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十五,沉寂千年的古刹——福城文殊寺开始重建复兴。七年的时间,我们在圣地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深刻的意义,除了录像、文字在记录着每分每秒,实际上还有另一种方式记录在这个宇宙里。
对三宝的这份奉献在宇宙里会持续发光,会成为我们以后生命的福祉。我们在圣地的这段时间,身、口、意奉献于三宝所产生的福祉,就像我们在三宝前皈依得三皈体、受戒得戒体一样,奉献就得福体——福报的体。
如果我们发菩提心,证悟空性,就得佛体。但是我们凡夫无法理解佛的体是什么,更难以想象佛的微妙境界。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戒律、需要定力、需要智慧。特别是在禅定中开智慧的时候,就会发现心光无量,所有的生灭都穿梭在心的光明之中,日月山川、天地万物都依虚空而住,乃至一个小千世界都依风轮而起。
这种智慧需要福报去充填。比如,如果我们没有福报,念“虚空藏菩萨”这句名号就会比较苍白、比较空洞;如果有福报了,点起一缕清香,这个“虚空藏”里面真的是有宝藏的,是有丰富内含物的,它不会是空洞的,不会是苍白的。
我们的勤劳奉献也像这缕清香一样,当我们以三宝为对境去恭敬、去奉献的时候,就把普通的香升华到戒香、定香、奉献香了,这个宇宙中就会产生一种丰富的内涵,就可以给这个“虚空藏”装藏了。
古寺重建七周年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才参到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在引领我们慢慢去认知这个装藏的过程。因为我们需要认知到内心的恶,然后去净化它,普贤菩萨的体性就是金刚体性,这个金刚体性既可以剔除我们的罪障,也可以修正我们的过往。《大方广佛华严经》里讲到,我们的罪障“若有形象,尽虚空亦不能纳受。”《地藏经》里也讲到,我们凡夫因为无明、愚痴的缘故,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作为佛弟子,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罪、什么是福,更加要明白什么是有漏法、什么是无漏法、什么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无漏,是无量光无量寿。你来为三宝干活,就把烦恼变成了智慧,把凡夫有漏的资粮变成了无漏的资粮。
在这里,当我们全身心投入的时候,会感受到自己负面力量的冲击,也会感受到奉献时的光明心态,同时,诸上善人聚到一起的共善业力也在震撼着我们。没有参与的人有可能感受不到这种震撼。佛菩萨救济众生也是这样的,要靠近众生,要品尝众生的苦难,然后发起大悲心来救济众生,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与众生感同身受,与众生同业同语。
我们在奉献的过程中就能理解佛菩萨的悲愿力,也能随喜佛菩萨的功德,更能感受到我们学到的佛法是多么尊贵。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不修寺院,不知道祖师辛苦。”我们这么多人体验到了祖师有多么辛苦,就会珍惜佛法,就能随喜佛菩萨的辛苦付出。
古寺重建七周年
去金色界是需要资粮的,所以我们有缘的人需要这样一种修行,需要这样子来做做义工。这种修行,修福又修慧,本身就是非常奢侈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当你的心灵越来越有感受、越来越超越这个色身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始充电了,精神世界越来越有福报了,就知道什么叫福慧两足尊了。
我们的心灵世界增加了福报,能够照见内心的平静,照见五蕴皆空的智慧,这是我们要皈依的,也是以后我们解脱的主要莲花,是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主体内涵。守住自己的清净,不为他界所惑,这是我们佛弟子的基本功。无所求,无所取,无所扰动,这才是真正的住持佛法。
我们就能体悟六祖大师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有物都是因缘生,本质是空,要看到空的本性而如如不动,这个才能超越生死的沟壑,从苦海波涛里出来,登上涅槃的彼岸。我们如果有了这个莲花座,如果会修了,这个才是可喜可贺的,真正找到了出离三界家、生死家的途径。
所以,修建寺院,不是为了让生活过好一点,而是让我们要觉悟到心性。所以达摩祖师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的茅篷亲手拆掉的时候,他的师父颔首微笑。虽然我们依着这个事相,依着住持的三宝,但是不要忘掉开发自身的三宝,事相三宝的功能就是让我们明心见性,体悟大道,体悟到我们的自性三宝,这样才能体现出作为寺院本身伟大的功能性。
清凉寄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