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关于端午的历史人物,这是具有人文性的一种纪念,同时端午还有其本然的大道性的一面。端午节被列为中华民族的四大节日(清明、端午、春节、中秋)之一。越是上古时代,对“五月初五”就越重视。
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都是跟大道有关的。我们的文字,叫“文以载道”。“文”,是无形的大道垂化于人间的一种指引。文是有形的,道是无形的,以有形的“文”诠释无形的“大道”,这是文的神圣功能。所以仓颉造字才会“天雨粟,鬼神泣”,它把大道显化到人间来,让每个人都有思考和学修的机会。
近代以来,中国很多重大的考古发现也都指向大道。对于一个集结成国家的群体而言,最核心的构成就是“祀”与“戎”。“祀”,是“人天相应,人天合一”的程序,就是人是可以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是可以从生老病死进化到不生不灭、寿同天地、德合日月的;那“戎”,就是保护这种秩序有效地运转。
这个端午,我们更侧重于它原始的状态。为什么端午也叫“端阳”呢?因为四月已经是纯阳了,等进入五月,纯阳之中,阴的力量也开始萌发。阴阳交泰,万物昌盛,不仅仅草木繁茂,胎卵湿化也生命力旺盛、繁衍生息。这时候,从环境上,我们要洒扫庭除,做好家庭卫生;从个人上,不仅注重生理卫生,更重要的是心理卫生,那最神圣的就是大道——端阳时节,是增长我们修行、积累资粮的大好时光。
Part 2
端午的三位历史人物都是以“死”名垂千古的,在他们的生命里,有一种比肉体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父母子女间,子女的至孝之心;君臣之间,为君为臣的操守;个人与天下间,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这些都是超越肉体生命的。
所以儒家讲“三不朽”:立言、立德、立行。生命的死亡除了肉体属性,还有家族属性,一个家族如果没有香火了,这就叫绝后了,这是中国人很在意的;还有社会属性,就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他在这个世间所有的创造,是否还在这个世界存在。儒家最后的理想是“人天合一”,即通过生命与道的合一,与天地同寿,德合日月。
道家把这个美丽理想,通过道的方式去探索。《道德经》有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庄子则说天地万物都从浑沌中生,要合于道,就要回到浑沌的状态。甚至庄子说,“浑沌”如果开了七窍,有眼耳鼻舌身意,它就“死”了,就转为后天了,“后天”就是生老病死的程序。所以道家主张合于道,通过浑沌,让我们那种分别、肤浅的自我存在感隐没。它隐没了,道的层面的“我”就彰显出来了。
佛教认为,在众生的根性里,还有一个“德合如来”、“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的身体,我们业报身的分别心的“我”越显化,我们就越无法觉察到它。
就像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如果我跟反物质的我见面,他将会化成光。”这不是指消失,而是升华。
科学验证表明,当正反物质相遇,双方会相互湮灭抵消,并产生巨大的能量。所以佛菩萨的头上有光,身上的能量是巨大的,走路是悬浮的,踩在石头上可以留下脚印,乃至佛教的虹光身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无量光无量寿的那个“我”,那个“我”在圆满的状态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十方诸佛。
这个话题,不仅是儒家的、道家的、佛教的,佛教的八宗、八万四千法门,乃至我们整个人类的古老文明,都贯穿其中,叫“一以贯之”,以大道就可以把地球上各民族、各远古的人类文明都贯穿起来。
Part 3
在《说文解字》中,指出:“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生这个字,即前进、进化;“命,使也”,在《说文解字》中,以“使”来解释命,后来经过发展演变,“命”这个字就主要有了三层含义,一是性命,二是使命,三是命运。
中国古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有思想、有精神生活,是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相结合的高级生命体。因而,生命的成长就具有生理、心理、心智三个层次。
点击观看视频《生命成长的三个层次》
一是生理成长。《朱子语类》云:“知寒暖,识饥饱,好生恶死,趋利避害,人与物都一般。”人的生理成熟与其他动物是一样的,只要有饮食睡眠的保障,维持“生”,其它生长阶段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生理的成长是我们无法自主的,没有一个“开关”让我们可以决定身体的生长进程。
二是心理成长。心理成长,就是对世界的观察、对圣贤言教的理解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归到自身来说,就是对自我理性的把握,对自我的情绪管理、对自我的正确的人生规划。
人与动物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理构造上,更体现在心理层面。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从小被狼抚养长大的人类幼童,虽然看上去是人,但生存习性却跟狼一样。
生理成长需要饮食,心理成长则需要教育。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人禽之辨”,“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他认为,人与禽兽之间的差别是极其微小的,如果丧失了恻隐、辞让、羞恶、是非这“四端之心”,就是非人, 就同于禽兽。同时他也认为,人如果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而不接受教育,也近似于禽兽。“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中,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现在很多人生理上成熟,心理上却还没有“断奶”,这就形成了一个“危险期”。没有成熟的心理加以引导,生理的力量有时就会变成洪水猛兽,害人害己。很多年轻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感情,身心颠倒。但如果心理比较成熟,就能自我制约,可以把生理的成长导引在正确道路上。
三是心智成长。我常常在春天看着百花盛开,心生羡慕。一个草本植物,竟然能那么迅速地感知到天地的温暖、春天的回归,那么适宜地生根、发芽、破土、成长、开花、结果。它一年就可以修成正果,我们却被贪嗔痴牢牢地把控着,年复一年空度时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开启心智成长的大门。
心智成熟就是对大道的理解。人除了生物学的DNA、人文素养的基因,最高的境界就是契入大道。契入大道的过程,就是心智成熟的过程。心智成熟是生命成熟最主要的标志,是我们的生命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