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的加持力会越来越大

2024-06-16 21:3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在“共业”中制造“别业”>



佛经中说,我们现在处于“减劫”,众生的业流会越来越浊,人的福报也越来越薄。虽然人类文明的整体趋势是如此,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个体命运,从这样的共业当中脱离?


佛教里有一个专有的术语叫“不共业”,也称为“别业”。当整个人类道德越来越滑坡,业力越来越重时,我们可以制造个人命运的别业。


如果别业的福德足够大,哪怕在共业之中,也不会受影响。而且当人类的命运越来越差时,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会越来越大,所以一个修别业的人,他的命运会越来越好。


很多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世界越来越差,佛菩萨的加持却越来越大?


这就像小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父母可能不太关心的,但是当孩子生病时,父母对他的照顾会加倍,甚至眼都不会离开啊,整个心都在孩子身上。佛菩萨也是如此,当人类命运越来越差时,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会越来越强烈。


这就形成了一个什么规律呢?世界有可能会越来越无常,越来越颠簸迷离,越来越碎片化,一个有信仰、开始觉醒的人,通过戒贪嗔痴、修戒定慧,道德在增长,福报在增长,命运会越来越好,生命也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安定、祥和、光明。但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随着共业的大流,是享受不到这个福利的。



图片





<戒恶修善改变命运>



我们这一期人类文明总共才一万多年,这在宇宙里是很短暂的,而人寿百年就更是如“白驹过隙”一般,稍纵即逝。


从自然科学上来讲,物质世界遵循着“熵增定律”,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地从有序走向无序。连爱因斯坦都说,“牛顿力学可以被证伪,相对论也可能在被证伪,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最不可能被证伪,它是最高定律”。


我们选择修行,就是修改无序的生命,让无序归入有序,最后归入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是什么?就是高度有序、高度优美的世界,是“无有诸苦,但受诸乐”的世界。


虽然物质世界都遵循着熵增定律,但是圣贤的文明,却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把越来越趋于杂乱无章的熵增状态变成“熵减”,把这个世界变得积极向上、快乐有序。


这就是人类的文明,这就是一切圣贤所努力的。文明必然要以美好作为归宿,而佛教,称得上是真正的人类文明。


有可能我们没办法阻挡物质世界熵增定律的趋势,但是如果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信仰、有皈依处,我们学习佛法,戒恶修善,安立戒定慧的生命次序,命运就会转变。


诸佛菩萨不舍弃我们,佛菩萨的悲愿就像救命的舟航一样,把我们的老祖先、与我们有缘的众生,救上解脱的彼岸。当众生觉醒了,众生想脱离苦海了,就能通过这道解脱大门跨过轮回的苦海,得到解脱。



图片




清凉寄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父亲节 || 如何真正回报那如山海般深重的恩情?
· 父亲节特辑〡父爱如山,恩怜无歇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上)|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
· 父亲节 | 他是托起我们生命的肩膀
· 五台话端午之生死观(上)|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
· 佛法就如酷夏时节那一抹清凉
· 感念父母恩,是我们修行最大的动力
· 到圣地求什么,想明白这个很重要
· 你有多少时间,是留给心灵的?
· 这件事,谁都替代不了
· 刚学佛,每个人都带着这种相
· 人生迈出的第一步是要有选择的
· 以智慧为生命,禅悦、法喜都由此长养
· 除了生身父母外,我们还有一个父母,你知道是谁吗?
· 夏季驱离蚊虫,这个方法慈悲又有效
· 生命,为什么要修无漏?
· 人生的归处在哪里?
· 能不能得到加持跟什么有关?
· 最殊胜的供养,果报不可思议
· 真理总是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