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父母恩,是我们修行最大的动力

2024-06-15 21:30:00 发布: 人气:1
图片
图片



父亲节的感悟  

FORIQINGLIANG




不管是东方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有一些节日来纪念圣贤。


在佛教文化中,有本师佛陀八相成道,尤其是祂的出生、出家,乃至成道转法轮,一直到涅槃的日子,都是非常重要的纪念日。甚至一些祖师的圣诞、涅槃日子,都是值得我们佛弟子去纪念的。


在当前佛教文化复兴阶段,我们的道场叫普及班,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这些特殊日子,我们都会去纪念,这也是普及佛教文化的一种方式。



图片



母亲节、父亲节虽然是近代西方由于某种原因而特定的节日,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无论是学佛的还是学道的,都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人的基色,所以我们很感恩这样的节日。

 

儒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会把自己的身、口、意跟父母宗亲连接在一起。首先,作为子孙的底线是不辱没宗亲,不能让宗亲蒙羞,这是小孝的境界;其次是物质生活上要有保障,又能够孝顺父母,这是中等的孝;能光宗耀祖,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大孝的境界。

 

为什么古代说忠孝不能两全?因为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能够利益天下,这本身就是大孝。也就是说,在利与义之间取其义,生与义之间也取其义,所谓“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时候只能取其大。我们中国人就有这样一个基本的文化传统。



感念父母恩

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很大的动力



所以,虽然在这方面东、西方的文化有些差异,但是我们在过着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而且,作为佛弟子,我们不仅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会很温馨,乃至看到天下人都受到父爱、母爱的呵护,也会觉得很温馨。

 

天地间这份来自血缘关系的恩情,父母对子女的这种爱,是天载地覆之恩,任何时候想到都是温馨的,都是充满感恩的。

 

这也成为我们做好人、我们修行的一个很大的动力。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至少在父母宗亲的眼睛里,我们并不孤单;而且,与有相同价值取向、相同品格的人之间的这种精神链接,是超越物理空间的,“天涯若比邻”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



图片


图片





选择以天下为家



我们这里的义工菩萨们,尤其是出家师父,抛下自己的小家,选择以天下为家,在这样的日子里,内心深处或许还是会有一丝伤痛吧!


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这样,总是难以两全其美,总是要在取与舍之间抉择。我们并不是因为爱情、家庭或者事业出了状况而学佛的,而是学了佛之后,过去世的善根觉醒,发现自己愿意追随佛菩萨、追随祖师,愿意更进一步,超越小家、奉献给大家。


出家人也是文化工作者,也是历史上的传灯者,为了灯灯相续,在个人与小家方面是有所牺牲的。所以,当我们受到佛教文化滋养的时候,当我们感受到祖先文化的利乐的时候,要有一份感恩心。


从世间的角度来看,我们来建庙,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而是因为奉献了什么。为了佛教文化能在中华大地上造福更多的人、服务更多的人,我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奉献给三宝。在这条路上,我们始终保存着这种非常纯粹的奉献,也保存着这份非常纯洁的信仰。




图片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到圣地求什么,想明白这个很重要
· 你有多少时间,是留给心灵的?
· 这件事,谁都替代不了
· 刚学佛,每个人都带着这种相
· 人生迈出的第一步是要有选择的
· 以智慧为生命,禅悦、法喜都由此长养
· 除了生身父母外,我们还有一个父母,你知道是谁吗?
· 夏季驱离蚊虫,这个方法慈悲又有效
· 生命,为什么要修无漏?
· 人生的归处在哪里?
· 能不能得到加持跟什么有关?
· 最殊胜的供养,果报不可思议
· 真理总是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 人生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 你学佛,是不是为了保佑此生轮回的顺利?
· 一个“听法”,十万八千里
· 当你在佛面前,做这样的供养
· 我们得人身最大的好处
· 用佛法点燃“香火”
· “南无”两个字对修行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