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怎样才会得三皈体的。
其中有个提问:皈依时,如果先不念佛宝,先念法宝,可不可以得三皈体?
答案是“不能得”。他说除非这个人没有知识,也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念错,这是可以的。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如果以分别心,先念皈依法宝,就说明你知道自己在颠倒念,这样的话跟着你念的人是不得三皈体的。
因为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一种态度,态度端正就会得三皈体。虽然我们知道法很重要,法是诸佛之母,一切诸佛从法中生,但是实际上我们能学到法,还是来自于佛陀,来自于历代的祖师代代相传。
现在很多人都在弘扬传统文化,有些甚至还讲佛教的道理。但他讲佛教跟出家人很重要的一个区别是,他会讲道理,会讲法,像《坛经》《金刚经》《法华经》等等,甚至会讲到修法,比如观音法门的耳根圆通,但他不会来跟你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这就是区别。我们大家哪怕懵懵懂懂地跟着出家人一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会得三皈体,也会成为佛弟子。但世间哪怕很聪明的人,也讲文化,也讲法门,但是他有三皈依吗?他是没有的。
是不是佛弟子的区别就出来了:有没有三皈依。
我们佛弟子在寺院,每天早课也要三皈依,晚课也要三皈依,做任何的仪轨都要三皈依。甚至念一句佛号都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这个很奇特,你不要看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加上去,“南无”阿弥陀佛,它的功德力就很大。
有的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觉得省力,这是你自己在修法,但“南无”有虔诚皈依的意思。我们的得度是因为皈依而得度的,不是因为你修法修得多厉害。
所以“南无”里面是有信、有愿的,持名多少、持名的功夫高下,只不过决定了其他的,往生与否是由信愿而决定的。
慧日小贴士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
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