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第一关是要放下自己
做佛弟子不是做生意,不能对我们好的我们才选择,只要对众生有利的就要去实现,修行就是这样修出来的。
其实修行的苦恰恰就苦在这里,明明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能都是自我保护的,但是要想到如果能够对众生有一点利益的话我们愿意放弃本能向佛学习。这样我们就慢慢开始克服本能了,就开始用理智驾驭生命了。这样,即使生命是有生老病死的,但是我们的理智、我们的佛性成熟了,佛性是不生不灭的,我们就可以进入到佛国了。
但是本能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克服,他会说:“我学佛就是为了发财,为了身体好。”所以,佛法的某些道理是到一定的程度和境界,才可以理解的。学佛的第一关是要放下自己,一切的痛苦都是因为我执、我见造成的,要明白这个道理。
“无我”的智慧
我们无量劫的轮回就是因为执着这个“我”,这个“我”制造了无边苦海。所以,修行要修到无我,要体验无我的智慧。
越无我,发心越广大、越清净,做事情越成功。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不是为自我的生存而作有为的运行,它是自然的、不偏私的,也不以有功而自居,因为如此,所以长生。
这个道理也是在指导我们如何来修身养性。
《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通过观察缘起产生智慧,又通过智慧观照发现一切于缘起中了无自性,从而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我”。这时候,你的自我的执着就会减灭,无私无我,就能度一切苦厄。
一个人不管在世间法上如何圆满,如果苦的本性还没有拔掉,就会注定痛苦。
苦厄是从执着中生起的。因为执着,生命只能局限在狭隘的个体之中。只有藉由对空性智慧的认知,你才能从刹那生灭的凡夫的低级生命阶段,升华到高级的生命阶段,成就一个具有圣人品质的完全广博的你。
圣人并没有想做人前的圣人,只是当他虚其心与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会自然地散发出空性的智慧光芒。佛教里叫“龙天推出”,不是为自己的私心私利而出来,是种种的因缘要推他出来。
所以,本来是谦退礼让的,要处低处、处虚无的,反而在无形中因虚无而壮大了自己,因处低下而能与道相合、与天地同行。
有的人皈依于道时,本没有在乎自己的身体,却在这种无我利他行为的促使下,拥有了一个更大的身体。
不在意自身的小我,大我就开始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