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_⊙又得罪人了,这可咋整?别急,咱有招!

2024-06-05 06:1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中国文化里非常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是危险的“危”,道心惟微是微细的“微”。

人心惟危,描述的就是我们五浊恶世的人心,人心很危险。对于人心的“危”,修道人要很细心地去鉴别,一方面知道心很危险,同时又知道恰如其分地掌控它。好比一辆车驶进车流,原本是很危险的,但只要司机能细致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就能有效地远离危险。

天地大道呢?天地大道很微细。人生在世,要有向道之心。而道又是微妙不可思议的,需要很细心地去感受和体会。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既不把相执着为实有,又知道每一个缘起的微妙。那我们就能杜绝不好的因缘——戒恶,然后修善的缘起——修善。这就安住在一种中道的智慧,然后止持、作持,这就是微妙之道。

因此我们学道、行道,心性要专一,行为要谨慎,要知道自己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上,秉持怎样的原则。

“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

三皇五帝传位就靠这句话,实际上这句话要做到是不容易的,一方面你要懂大道,从佛法来说就是要懂胜义谛,同时还要懂人心,也就是要懂世俗谛。

你懂人心,你就会接人待物。哪怕你没有胜义谛,你也会接人待物。

佛法是结善缘的,得把住这个底线,无论谁来我都结善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结善缘这个底线不变,但也因为我是结善缘的,所以万变。

我们在待人处事的时候结善缘,回过头马上自己好好修行,“扫尘除垢”,善也好恶也好,全部扫干净,自己不要被影响,世俗谛完成了马上回到胜义谛来。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就是这样:“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

修行就要细心、恭谨

越是殊胜的修法,在因地上,越是要微细地抉择。我亲近师父的时候,比较有机会看到那些高僧大德、大修行人,就一直学习着。

师父他人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你想要了解他内在的境界,就看他外在的表现。”所谓叫“内细外不粗”,内细的人,外不会粗的。越是见地高的人,越是大智慧的人,实际上他在细节上就表现得愈发微细、细致。我们所讲的叫无微不至。

后来我就用这个方法去看很多的大修行人,发现真的是这样啊。越是名声很大很大的,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会发现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大大咧咧啊或者怎么样,而是非常细的,对人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世间上也总结,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事者都会注意细微之处。有的人也说,失败都不是因为大的上面失败,都是因为局部,因为细微处的不在意,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们修行更是这样,经典里说“菩萨畏因”,就是菩萨特别重缘起,对因把握得非常细致。而“众生畏果”,众生是苦现前了才知道害怕。

所以修行就要细心、恭谨,在这个过程中,以三宝为对境,降伏自己的身口意,忏悔自己的业障,在体悟佛的智慧的同时增长自我的智慧。





图片


相关文章
· 你离文殊菩萨,还有几个山头?
· 当你走向佛时,他就是那栈桥
· 和气,是成就一切法的基础
· 二十五周年出关纪念日|黄金一般的传承
· 二十五周年出关纪念|实际上,他给的是一片大海
· 二十五周年出关纪念 || 一定不退转对三宝的信心
· 三年闭关,曾一遍遍默默发下的愿
· 成佛的速度,可以这样加快
· 这么修,这些转变立竿见影
· 平凡的岁月,你也要知道它的不凡
· “状元”,是如何炼成的
· 轮回不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 学佛修行,要有“鹅王于水能取油”的精神
· 生命中的这些痛苦,该如何调御?
· 你的轮回,与轮回无关
· 你的修行,真是缺个山洞吗?
· 因为无常,所以不做贪嗔痴的事
· 我们都是佛陀的宝宝 || 儿童节快乐!
· 【六一儿童节】这样的孩子,最幸福
· 儿童节快乐|愿你纯挚、明亮,常怀孩童般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