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念的六字大明咒,是大悲主尊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如果我们也有一点悲悯心的味道,就特别容易契合到观音菩萨的大悲海中。这句咒语就是六道的光明,每一个字都是拔苦的,我们不要忘掉它的这个特质。观音菩萨大悲心,也是阿弥陀佛的大悲心,乃至一切诸佛的悲心。悲心,它的具体含义叫拔苦的心。
这世间很多人从在学校读书,到接下来参加工作、乃至养家糊口,内心都会有挣扎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在阳光下,热的时候会有苦的逼迫,但到凉快的地方就会觉得舒服。佛法,如同酷夏中的“阴凉”。内心的烦恼、煎熬,不是外在的热可以比喻的,佛法的清凉也不是空调可以比喻的。
有生命经验的人知道,气候的炎热我们还能够忍受,但生命的压迫、生活的挤压,尤其是亲人之间的关系有摩擦,亲人之间的相互伤害,如果关系处理不好,也会变成一种痛苦的来源。面对这些痛苦,我们该如何调整呢?
我们光知道佛有个名号叫“如来”,其实佛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其中有一个名号叫“调御丈夫”,他对这个社会有调节功能。人的命运是一成不变的吗?在佛教里是否定的,命运是可以调节的,所以佛讲因果。因果是非常科学的、理性的、充满了自信的,命运是有因有果的,掌握了因就可以控制果。命运是有方向盘的,握住了方向盘,你的车往哪开是由你决定的,所以就建立起一个行为准则,有的可为,有的不可为。
比如佛教中的五戒,第一,不杀生,尊重一切生命;第二,不偷盗,给别人物质层面的安全感;第三,不邪淫,尊重自己的情感,不侵犯别人的情感;第四,不妄语,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诚信,不妄语就把这个诚信体系建立起来了;第五,不饮酒。不饮酒,包括不吸毒以及烟草、电子烟等会让人上瘾的,都防护掉了。
所以,佛法很重要,也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古到今保佑了一代又一代。有佛法保护着我们身心灵的健康,让我们生活的幸福,也造福着社会、造福着人类。同时,我们的归宿就是极乐世界,能在莲花殿里找到座下坐着的一朵莲花,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多么难得。
"宁静而致远",这个词我们很熟悉,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遗嘱中提到的。做人怎么能够宁静?有人总结了三个境界:静、敬、净。第一是安静、宁静的“静”,我们看看心能不能静下来。心静下来了,那对圣贤能不能尊敬呢?敬天地、敬祖宗、敬圣贤,这个是恭敬的“敬”,进而能不能达到清净无为的那种净土的“净”?我们进入佛门,哪怕你不思维,就停留在第一个层面,那个很安静也不错;如果你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有恭敬心,这就上升到第二个层面了;如果到第三个层面,阿弥陀佛的下面朵朵莲花开,你就变成莲池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