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空的缅怀

2024-06-10 21:3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端午

主题

图片

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

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



端午节,我们纪念的三位古人,曹娥之孝是为家,伍子胥之忠是为国,屈原之义是为天下。


屈原感觉到周朝的礼乐制度非常符合天、地、人,礼乐崩坏的结果将是天下大乱、人民遭殃,这是他的悲愁之处。所以,屈原的思想境界、人生境界,以及对天地大道的感悟,跟伍子胥还是有所不同的。


屈原不忍国家衰落,宁愿死也不苟且偷生,这是中国儒家的一种贵族气节。不论佛教的观念,还是老子《道德经》的观念,乃至庄子《逍遥游》的观念,都不提倡走这种极端的路线,纵使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不提倡。但是屈原这种报国之志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这是他超越这个色身生命的一种精神世界。这样的一种纪念更是随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固化成中国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图片


从中国的观天象来看,初五是天地交泰之象,“泰”的三横代表天、地、人,是纯阳;“人”连接着这个三爻,透天透地;下面一个像“水”又不是“水”,实际上也象征与水一样。我们现在就能感受到这种湿润,像南方的梅雨季节一样,实际上,这就是初五特有的一种天象。


此刻,我们坐在大殿广场上,四周紫云覆盖,天地朦朦,天气和地气交融,就好像坐在天和地的怀抱之中,天地生万物,我们都是天地的孩子,天地就像我们的父母,所以“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千百年来,这样的文化被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传承下来。




02






佛教

智慧

图片

文殊自性诸法现量境
不来不去不住如虚空



五月端午的主题是怀念,世间人的送别或怀念往往是忧伤的情调,只有佛教在这个主题上才不会被生离死别所局限。所以,佛教才能超时空地去怀念、去结缘、去超度。


生命的成长总是会有这样一个过程,难免会有情感,而这种生死离别的痛苦,只有在修行、体悟佛法中慢慢去淡化。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量因学佛而不同了。


为什么佛法在中国两千多年依然历久弥新?到现在学习起来还是那么耳目一新,还是那么挑战我们的智力?这是由佛教智慧的高度决定的。由此可知,它不是陈腐,不是愚昧,更不是被历史落后、淘汰的东西。


因为这种智慧本身就是超越时空的,人类的历史在它面前是一种记录,是世间的一个轨迹,只有佛的大智慧才能涵盖它,何况个人的经历、情感呢?!在佛的智慧下,这些都不是定数,是可以转变的。


图片


文殊菩萨的智慧是诸法的现量境,这个“现量境”又很奇特,祂除了现量的行相,还有一个无来无去的本性。在文殊菩萨的智慧中,显现是清净的,本质是清净的,所以祂才有能力令十方诸佛的国土皆变为文殊菩萨的国土,祂才有能力去帮助所有法界中的众生。文殊菩萨千臂千钵千释迦,连佛都在祂的钵中,更何况众生呢?!


文殊菩萨的智慧,启迪我们每一位佛子去慢慢领悟。当我们用生命去皈依文殊菩萨的智慧的时候,当我们的生命里有越来越多资粮的时候,我们也能利济众生。





图片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只要搭上佛法这班车,一定到达目的地
· 有了佛法的生命体验,我们就会知道佛所讲的真实不虚
· 掌握诀窍,实现生命的大无畏
· 传统佳节的背后,是强大的文明密码
· 心的三个层次
· 佛说的话, 是经过人类的集体智慧验证过的
· 这是一份慈悲的生命说明书
· 学子当志存高远
· 最大的“毒”是愚痴
· 浪子,靠什么回家?
· 这个可以获得无量福报的秘诀,你肯定没听过!
· 无常的生命,也可以“死而不亡”
· 这三个字,对标极乐世界
· 人生一世真的如草木一秋吗?
· 浪子,靠什么回家?
· 农历五月|把握好了,这是修行非常好的时机
· 五月初一|五毒月来了!送您平安度过五月“全攻略”
· 一年当中绝佳的修行机会
· 修行要有平常心
· 修行人, 还有一个法身慧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