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LIANG
修行的启示
佛日清凉
佛陀曾经给予我们修行这样的启示:修行有时候就像调琴弦一样,如果琴弦很松,就不会震荡,发不出声音;如果琴弦很紧,就容易断。所以,人类这种音乐艺术最早都是用来修行的,用来调身、调心,然后向我们的祖宗、江山、天地善神做供养,来表达我们对生命的敬意。
前几年在国外弘法,经过一些华人的区域,他们会在晚上的时候,在很偏僻的地方搭舞台唱戏,或者播放电影,以此来供养老祖先。这是我们华人的一个习俗,深信有很多老祖宗喜欢看的。
在古代,我们中国的传统戏剧都相信有鬼神,相信这个天地间有阴阳,有老祖宗,有善、有恶,有浩然正气。包括我们听众,我们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就是家里的“香火”啊!
QINGLIANG
回头是岸
佛日清凉
我们的老祖宗一直住在坟墓里吗?一直住在骨灰盒里吗?不是的,住在哪儿?在我们子孙的头上,在我们子孙的心里,所以我们叫“香火”。我们这辈子上有祖宗、父母,下有子孙,我们活得好,就是给子孙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活得糊涂,子孙学什么?
就像琵琶有四根弦,我们身上有四大——地、水、火、风,所谓体同天地,我们的身体也如天地一样。一年有十二个月,我们有十二条经脉;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我们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天上有日月,我们脸上有两个眼睛。当我们这个色身四大不调了,我们的思想混沌、烦恼了,科技越发展,我们人类的危机就越深重。
所以,佛菩萨悲悯,另辟蹊径。若你想越过苦海,佛菩萨就会来接引;若你不想超出轮回,苦海无边,那你就自己泡在里面吧!哪天知道苦了,知道“南无佛、南无佛”、“救救我、救救我”的时候,回头是岸,就可以超越苦海。
QINGLIANG
佛菩萨的悲愿
佛日清凉
石头会被风化,沧海会变桑田,但诸佛菩萨的悲愿是那么恒久而不变,那么恒久而坚固。而我们轮回的人一世又一世,不知生从何来,死将何去。
我们虽然会衣食住行,但是我们缺乏深刻的内涵。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风暴令我们身心疲惫,人生的正确方向立不起来,修行的程序无从编排,一晃几十年,人生狼藉,满地鸡毛。
诸佛的悲愿落地在人间,对我们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就好像幸运从天而降,落在我们的头上了,而我们不可名状。但是诸佛深沉的悲愿,以各种形式,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
不仅寺院中有诸佛菩萨的悲愿,你的工作单位、家庭里有,我们的亲情里有,社会各个角度都会折射诸佛菩萨的精神,但如果你不来寺院,就不知道那是佛菩萨的悲愿,就不知道那是诸佛菩萨的一种精神。
QINGLIANG
点燃“香火”
佛日清凉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往往别人会说:“恭喜,你家有香火了。”但你是香火吗?你知道修身养性吗?你知道精气神是怎么养的吗?你知道你身上的地水火风是怎么调配的吗?你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生命状态去祭祀祖宗呢?
祖宗的神识是跟我们子孙链接的,但我们的精气神能把祖先托举到天堂吗?如果子孙浑浑噩噩,天天刷着手机,精气神断档,厚土也埋不了祖先的,因为他是活在业力里面的。
我们就知道佛教为什么要修戒无漏、定无漏、慧无漏三无漏学了,生命无漏才能有用啊!《道德经》里说:“长而不宰。”我们的生命像树一样的,没有人去砍它的头,让它茁壮成长,生命之树枝繁叶茂,那我们的老祖宗在天上就有住处。
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佛来修复自己的生命,来忏悔自己的业障,来链接、点燃这个“香火”。
//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